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大魏王侯 > 大魏王侯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百八十一章 终章(第3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魏王侯 章节目录 第五百八十一章 终章(第3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金币,没金币就交白银,实物不行,铜钱也不行!”

    瞧着一个个泰西人不高兴的样子,黄来福笑容更盛:“不服气?咱们水师官兵打下南洋,九死一生灭了蒲行风,占了这马六甲,打通了航道,这是咱们拿性命拼下来的地盘。谁要不服,也是拿命来拼,拼过了,你们说了算,拼不过,还是咱们说了算!”

    众多泰西人俱是摇头,眉宇间的不平气息倒了减轻了许多。

    确实是如此,大魏占了马六甲,南洋诸国都是类似属国,利益相同,其水师舰船过千,也在陆续泰西式的风帆战舰,列装大炮,其水师官兵敢死敢拼,装备一流,素质在泰西也堪称精锐,且人数多达十万以上,以现在泰西各国的国力,拼尽全力也完全不是对手。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把从南美获得的金币上交,反正就算交税,到欧洲时那些丝绸,茶叶,瓷器,香料,仍然是相当畅销的抢手货,利润还是可观。

    黄来福的笑容之下,无数殖民者,商人将金币抛在筐子里,叮叮当当的响声中,也是宣告着大魏对这一片海域,对更多领域的毫无争议的统治权。

    这是历经磨难,付出无数生命之后的结果,徐子先不会退让,黄来福不会退让,无数的水师官兵们也不会退让。

    ……

    青砖铺就的高台大殿相当朴实无华,但胜在高大,身处其中,似在云巅一般。

    这是徐子先令人垫高了江宁宫室,并改名为南京之后的宫殿群。

    南京为行在,重修宫室,明眼人都知道,燕京虽然还是为京师,但迟早还是会改名,成为北方的军政中心。

    整个大魏,南方,海外疆域的中心,当然是南京。

    此前的南京宫室低洼,其后十余年间,徐子先用皇室私产出资一半,宫府出资一半,花费数亿贯钱动员百万人力修筑十年,把低洼的宫殿垫高,扩大,并且修宣政殿,与大唐大明宫相似仿佛,高大,巍峨,殿阁壮阔,没有多少修饰,更没有改殿阁为明黄色,仍然是以青灰为主,和江南的气质相当,却有北方的豪气壮阔,无数海外之人来此,都是为这宫殿为震惊,拜服。

    今日宣读新内阁人员的名单,天子徐子先将亲临。

    张思齐和无数人挤在殿阁之下,很多人来此并不是买票去宫殿一侧的金明池里游玩,也不是在隔五天一次参观宣政殿等外朝大殿,他们来此就是想看到天子,因为新一界内阁确立,天子必将亲临。

    “来了,来了。”

    “是天子,俺是退役的府军老兵……”

    人群中传来喧闹声,穿元青色龙袍,却相对裁剪的合身,也截短了下摆的徐子先在高台上出现,人过三十,徐子先却还是显得矫健,健康,充满活力,他的衣袍也是保持着此前在军中的风格,干练,稳重,实用。

    袍服上也没有那种高高悬起的玉带,只是简单的束了一根犀角带,但并未有损天子的威严。

    他也没戴那种展脚幞头,而是更方便佩戴的软脚幞头。

    皇帝的这种朴实的穿戴风格,当然也引发了整个民间衣饰转型的风潮,虽然是国初,但天下富足无比,风气却并不奢靡,徐子先不仅自己带头,还将很多穿戴饮食,包括开销用度列为法度,纵是天子也不能违反。

    毕竟内府收入是皇室自己的,只有一些仪式,必要的修葺才是宫府拨付款项提供花销。

    徐子先不是自己来,身后是两个正当少年的皇子。

    短袍,软脚幞头,鹿皮靴,腰间佩剑,两个少年皇子年龄不大,也是展现了良好的教育之后显示出来的沉稳风度。

    远处传来赞礼官的声音:“大臣至宫门前参拜,请天子回礼。”

    人群被分开了,金吾卫的将士在道旁肃立,十余顶清凉伞下是上议院刚刚一致通过的内阁大臣们。

    “总理大臣参拜天子。”

    “天子回拜。”

    徐子先在宣政殿高台上庄重作揖,向新上任的总理大臣孔和回拜。

    孔和接下来会进入宣政殿,君臣会谈,徐子先签任命总理的诏书,总理和阁臣们便正式上任了。

    “父皇,为甚要向臣下回礼?”

    “我看书上不是说君君臣臣,君为至大吗?”

    两个皇子未任官职,还在接受教育,尽管徐子先加了很多物理化学算学地理历史的知识,有一些儒学知识,还是不可避免的进入了课本之中。

    徐子先微笑道:“那边的廊柱上有答案。”

    两个皇子转身另一侧,两人朗声读道:“民为重,社稷为次,君为轻。”

    -------------

    尽量早开新书,这本书没写好没发挥好的遗憾,希望下一本书能弥补,再会,多谢支持,在此鞠躬。
>>>点击查看《大魏王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