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杨各庄抗战英烈传 > 杨各庄抗战英烈传目录 > 章节目录 九、永远的丰碑(下)(第1页/共5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杨各庄抗战英烈传 章节目录 九、永远的丰碑(下)(第1页/共5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九、  永远的丰碑(下)

    现实生活中,常常是越忙事儿越多。

    李中国正忙着准备典礼仪式,累的不亦乐乎,又来了一个文化宣传考察团,说是访问了解年上个(即“去年”,下文同)那场战斗及此后民情......。他叫着东头于振榜,西头马爱国也就是马义堂和他的“秘书”贺庭玉,还有李砚田、孟生科等几个识文抓字的一起陪同考察团,围着村子的寨墙和北大庙那里转一圈儿,介绍那场战斗八路军指挥部临时据点儿和当时激战情况,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公墓。

    那天让他难忘的是,团里还有个叫孙  犁的,说是个作家,老家是安平县的。他听说这人从小聪明,十二岁就在城里中学上学,十四岁去保定读书。通过交谈,才知道这人儿原来是台城村的,离杨各庄不到二十里。

    他在走访参观后,赞叹“杨各庄战斗是悲壮的,是令人难忘的。烈士们一个个的英勇形象,真就是一座座永远屹立的丰碑。......”

    他还感叹“杨各庄的村民也是好样的。有的舍生忘死抬担架抢运伤员,有的和船工一起强运战士渡河转移......。这些朴实的农民,谱写了一篇篇军民鱼水关系、血肉骨肉关系的悲壮诗篇!”......。

    插图     作家孙   犁 留影

    解放后,李中国有一次他听他老二儿子轩头儿和村北头的张慎修、苦熬(李学增)、张四胜(女)、门楼儿(李树民)等好几个同学在他家院子里议论起“孙犁孙犁”的。说他的小说【碑】,就是在杨各庄采访后写的短篇小说。比较悲壮、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跟【荷花淀】等小说艺术味道不同等等。

    因自己是个大老粗,不懂也不关心那些什么艺术之类。但当时却勾起他一连串的甜蜜回忆......。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月初八。

    这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村外,一望无际的原野散发着五谷的清香;庄稼地里的緑驹们一大早就啹啹啹地叫着。细听,让人觉得恰似“鬼子完了!——鬼子完了!——鬼子完了!好啊好啊!好啊好啊!......”之清脆的谐音。

    村里,大人们都忙碌着做秋收的准备,什么犁耙绳套、镐头镰刀的都拭翻拭翻。一些妇女们也都叨念着“冷收麦,热收秋。今年是个好年景......”。

    孩子们都心急火燎的等着看戏。有的一大早就到了老鼠庙那里,围着新建的公墓、亭子转来转去的。认识字的孩子都争相去摸一摸纪念碑上“精神不死”那四个大字......。

    这天一大早,李中国带领张  环一伙人就到村北里去忙活着布置会场。

    会场会标大字写着《杨各庄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格外令人瞩目;村里还派人去李家坟里砍的柏树枝子,特地代表第七军分区、县委、区委扎制的几个大花圈,也摆在了公墓前面;还在公墓前的五座石碑上,扎上了蓝色或白色的绸子大祭挽联。

    李中国和张 环他们一群人布置完会场觉得松了一口气,都觉得准备的还不错。在会场转了一圈儿之后就各自回家吃早饭去了。

    李中国到家,还特地使胰子(即香皂)洗了洗脸,修剪了一下小胡子茬子。吃了饭,走出屋里门儿,坐在门前的门台儿上,正要抽锅烟。他一边儿拧着烟袋锅子,一边儿看着院子里的枣树,比往年结的枣都多,向阳的栆儿已经发红了。自己心想:“一春天也没顾上看这枣树一眼。人们常说‘七月十五枣红边儿,八月十五栆落干儿!’一点儿也不差。看今年这栆儿,就觉得今年是个丰收年。好啊!......”。他拧了一袋子老旱,抽了几口又禁不住的心思起召开公墓竣工典礼的事儿来。

    就在这档儿里,早就吃完饭上街玩儿的老二小子轩头儿突然跑回家来喊道:

    “爹,爹——,西道上那边儿,有人儿说找你哩。人家坐着汽车来的!......。”

    老李听说有人找,还是坐汽车来的,觉得来头儿可真不小。二话没说,赶紧就往外面走。

    他刚出院子大门往西边一看,就见丁字街那里,一大群人围的水泄不通的样子在看什么。

    嘿,原来是人们在围着看两辆小轿车。这事儿太新鲜了,乡下可难见到这东西......。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人来正向他走来。老李仔细一看,哎呀!这不是年初部队派来筹建公墓的那个小高同志嘛。

    “李村长,李村长!你好啊?”还是小高年轻嘴儿快,抢先打起招呼来了。

    “嘿!小高儿,你胖了点儿,你也挺好吧!"老李见到小高格外高兴。

    首长们能来的都来了!省里黄 敬书记、军分区于权伸司令他们都来了!......”小高兴奋不已,拉着老李的手向轿车走去,高兴地说,“形势好了,首长们都配上轿子了......我也借上光了!哈哈。”

    插图   黄  敬书记留影

    插图    解放后授衔时的于权伸少将留影

    这天,黄书记看上
>>>点击查看《杨各庄抗战英烈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