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还我河山 > 抗日之还我河山目录 > 正文 第一章 巨变前夜(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抗日之还我河山 正文 第一章 巨变前夜(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当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在北平的戏院里正在和当红影星胡蝶调笑狎弄的时候,在沈阳城外的的大道上奔驰着数不清身影,整齐和沉闷的皮靴声在霜冻的、寂静的、夜色沉沉的旷野里像一阵凶猛的暴雨,时常从附近十分残破的村庄里引起来汪汪犬吠。一些惊魂不定的当地人躲在门缝后向大道上张望。在惨白的月光下,他们看到的是雪亮的刺刀和血红的膏药旗。此时,正是1931年9月18日夜。

    东北军骑四旅骑兵连长武明骥,骑着他的最心爱的骏马奔驰在回乡的官道上,虽然马上就可以到家,但是心头仍然非常沉重。自五月间日军突然增兵,近期屡屡挑衅,武明骥已经看出这次日军来者不善。他曾经连续上疏,哀恳东北军当局提高警惕,防备日军的突然袭击,但是这些报告全部石沉大海。弄的武明骥心里很是郁闷,

    武明骥,字云驹,是年24岁,吉东扶余县人。少校军衔。毕业于东北讲武堂骑科第五期,现在东北军骑四旅任连长,驻扎吉林通辽。在军校期间,武明骥一向以机敏冷静而深为同袍称道,他的军事教官黑田敏尤其他非常推崇,非常希望他到日本帝国大学深造。可是回到骑四旅这个文化素质不高的部队里,武明骥的书生气让他显的相当的另类和麻烦。九月二十日是武明骥父亲武士开的七十寿辰,武明骥告假回家省亲,上司正嫌他啰嗦,当然马上准假。武明骥带着两个心腹兄弟,张蚂蚱和李梦奇奔驰奔往武家村的路上,他一面计划着万一开战后,如何同敌人作战,一面想着明天要见哪些人,需要如何说话。当他驰过“大金功德驼颂碑”,(此碑是金祖完颜阿骨打出师伐辽誓师所立,现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柏都乡,为国家一级文物)。忽然听见几间茅屋中传出来一家人的嚎陶哭声,使他蓦地又想起来阿骨达兴兵的故事,想到这战端一开,老百姓又不知要受多少苦难,心头上酸楚,几乎要滚出泪来。同时又愤愤地想:“看国家成了什么情形,还有人想对敌人委曲求全,妄想苟安一时!”

    回到了自己家时,已经是将近四更天气。有许多朋友和亲戚都在家里等候着他,尤其是意气正盛的一些年轻人,希望在他能够把外面的局势告诉他们。

    那时的东北人都愤恨日军在东北的横行霸道。对东北军政府“一味软弱”的态度十分不满,而武家村地处吉林西南,与朝鲜相隔不远,最近总发现日军有经由鸭绿江大批增兵的痕迹,一些略有知识的人都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力。

    众人知道武明骥几天来日夜奔波,极其辛苦,稍谈一阵,纷纷辞去。只有几个与武明骥至好的朋友留了下来。

    蒙江人李向梧首先问到,“日军这几天一直在增兵,听说辽南那边已经有上万人了。听说上面还决策不定。少帅的意见到底如何?”

    “少帅也主战。”武明骥对三年来锐意进取的少帅一直信心满怀。(如果他知道现在少帅正躺在胡蝶的怀里温存,真不知作何感想。)

    “这就好了!”大家都高兴起来。

    “可是张景惠和熙洽他们……”

    “他们?”武明骥轻蔑地哼了一声,“主张投降的只有他们两个人,顶多不过是几个人,可是东北三千万父老答应吗,张少帅答应吗,这东北可是张家的天下,张少帅是英明统帅,我敢信他也不会同意订城下之盟!”

    清瘦的可原接着问道“可是日军军势甚锐,战可有必胜把握?”可原出身于教育世家,其父可绍轩早年曾出国留学,现任县里第一师范中学的校长,在扶余这个地方也算是凤毛鳞角的人物。可原自幼身材瘦弱却对政治最感兴趣。

    “只要少帅坚决主战,激励将士,东北三千万父老皆可一用。”孟杰民抢着回答,却又回过头来得意看看武明骥。武明骥正接过弟弟武明琦递过来的热毛巾擦脸。闻言淡淡的说“在我看来,战事一开,只有死战退敌,以报国家!”

    与此同时,在吉林西北部,在离扶余四五百里的荒凉的永吉县的平原里,在一座光秃秃的、只有一棵高大的松树耸立在几块大石中间的山头上,在羊肠小路的岔股地方,肃静无声,伫立着一队服装不整的骑兵,大约有一百多人人。

    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连鬓胡子的大汉,神气庄严,威风凛凛,一动不动地骑在马上。

    他戴着一顶北方农民常戴的黑色旧毡帽,因为此时的东北之夜已经很冷,所以他外罩着一件半旧的青布面羊皮袄。为着在随时会碰到的战斗中脱掉方便。皮袄上所有的扣子都松开着,却用一条皮战带拦腰束紧。他的背上斜背着一支汉阳造,腰里挂着一柄夺金的马刀。

    一轮明月从乌云中姗姗露出,异常皎洁。这位骑士忽然看见树身上贴着一张的告示,上边画着一个人头,与他的相貌略微近似,上有被通缉者的姓名:三江好;年龄:28;籍贯吉林省乾安县。。。。。下面是活捉或杀死的不同赏格。他把布告看完,用鼻孔轻轻地哼了一声,回头望着跟在背后的一群骑士,笑着问:

    “你们都看见了么?”

    “都看见啦。”大家回
>>>点击查看《抗日之还我河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