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还我河山 > 抗日之还我河山目录 > 正文 第五章 吉西八大倔(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抗日之还我河山 正文 第五章 吉西八大倔(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向东北三省发起全面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距离长春160公里以外的在扶余县,战争的消息已经成为居民们街头巷尾的主要谈资。在*近城南土街的西边,有一条东西胡同。在这条胡同的西头,有一所坐北向南的整齐的学校。这就是吉林省很著名的一所中学――扶余一中。当时,扶余一中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共有七百多名学生,规模在吉西四府中首屈一指。

    在上课的时候,学校的黑漆大门总关着的,进出校门必须经过当值的门房。一则为防备小偷和叫化子走进大门,二则教师授课,需要院里清静。

    倘若有生人冒然推开大门,总会惊动门房外边的一条大黑狗,立刻“汪汪”地狂叫着,奔上来拦着生人不许走进,直到门房出来吆喝几声才止。

    如今正值仲秋,从院中传出一片学生的读书声。有的学生在读“国文”,也有的在读“现代文”,也有的在读“毛子文”(俄语)还有的在学美术,还有的在打瞌睡,不过那是个别人罢了。这些学生,有的用功,有的淘气,而且各人的天赋、兴趣都不一样。有一个学生,显然是在背诵古文,非常吃力,只听他扯着喉咙背着“子日,呀呀呀,呀呀呀”,“呀”了好久,接不上别的字句。隔了一会,在这一串的“呀呀”中,又夹杂了一个中年人的声音,显然正在帮着学生背诵,他大声朗读文章,音节很讲究抑扬顿挫。

    这时在学校的门口,有一位少妇牵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男孩推开学校的大门,惊醒了正在地上睡觉的黑狗,刚要狂吠,可是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又抬头一望,立刻跳起来迎接她。她和门房打过招呼,回头把门掩上。黑狗和摇着尾巴,同她亲昵。小男孩蹲了下去,不断地摸着黑狗,拍它的头。那黑狗受到抚爱,也对小男孩表示亲昵。但她心中有事,拉着孩子离开黑狗,走进院中,来到丈夫授课的教室前。她低下头去望着那个小男孩,轻轻问道:你听,那是谁在读书?小男孩并没有理会这读书的声音,用一只手牵着妈妈,用一只手背擦自己脸上的汗和鼻涕。遇着一块小砖头、一块瓦片,他总喜欢用他的破鞋子踢开。东北的红高粱,黑谷子把他哺育得胖乎乎,圆墩墩的。那少妇大约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平民衣饰,梳着当时在东北流行的发髻,穿的是一件半旧的绸褂子,她的相貌端正,明眸皓齿,弯弯的眉毛又细又长,虽然算不得很有姿色。但在年轻妇女中也算是很好看的了。

    由于天热,教室的门和几扇窗都大开着,她有话急着要对丈夫说,但她不愿走到门口。被学生看见。这里是中学,很多是十五六岁的男孩。为了回避学生们调皮的眼光,她默默地站在窗外,听她的丈夫读书,并从一个窗子张望她丈夫读书时那种专心致志、自得其乐的模样。望着望着,她感到心中不是滋味,听亲戚讲,政府和小日本又打起来了,大局这样不好,她为她丈夫的命运,也为她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感到焦心。听着那个中年人读书的声音,少妇忧郁的脸孔上不觉露出来一点若有若无的笑,也许是一丝苦笑。她的丈夫名叫李运施,字应周,是东北军骑兵连长武明骥的姑表兄弟,现在在扶余一中当语文教师。她叫刘云秀,娘家住在柏都内北土街附近。按照东北习俗,婆家的长辈都称她李家媳妇,晚辈称她大嫂或大婶,邻居则称她为运施家的。

    等李运施读完这篇文章,正要对背诵的学生提出点评时,她轻声叫道:孩儿他爹!你出来一下。他爹!”李运施于满屋读书聒噪声中听见妻子的声音,知道一定有要紧的事找他,便放下书本,走出学屋来。他摸摸小孩的头顶,问道:出什么事了?给舅老爷的祝寿礼物都备齐了吗。?”

    云秀忧郁地摇摇头,说:“寿礼已经备齐了。可是已经有些人传开了,说是在长春那边已经和日本人打起来了。日本兵马上就到咱们这儿了,怎么好啊!”

    李运施一听这话,眉头就皱了起来。但他安慰妻子道:“别担心,天踏下来,有长汉顶着,咱们小老百姓的生活,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把我的那件蓝长衫预备下,我明天得去给舅老爷拜寿。”

    李运施回到教室里,教室里一片闹哄哄的声音,李运施大喝一声,学生们马上各就各座,鸦雀无声。李运施正要说,大家把刚学《论语》再重新读一遍,却发现校长可绍轩走进了教室。

    可绍轩大约四十岁左右,身材偏瘦。目光锐利。给人以儒雅,干练的感觉。他是扶余县教育界很少的有留学经历的人,而且与东北政界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接任扶余一中校长以来,他励精图治,大力延揽人才,引入了,李运施,蒋文济,朱超时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把扶余一中带入了一个暂新的发展轨道。

    可绍轩走到讲台上,把一张文稿交给李运施,说:“应周,帮我抄一下板书。”李运施拿起粉
>>>点击查看《抗日之还我河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