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阿扎萨兰又来了(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阿扎萨兰又来了(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阿扎萨兰这次真的是有备而来,因为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二十多个商队,只是因为这些商队来自各国,所以抵达大宋的先后有所不同。

    这些也不完全是阿扎萨兰努力的结果,自从他上次走后,大宋当时派出去的商人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不少人不但自己赚到了在西域商道上的第一桶金,还搞清了不少国家的风土人情。

    当然,他们是带着使命而去的,大宋的《汴京头条》增刊一分不落地发到了各国人的手中,而且到了最后,甚至出现了一刊难求的清醒。

    大家不是因为举得这份报纸有什么多么有趣的内容,而是他们知道,这代表的是大宋,那个传说中极为富庶的国家。

    这样的报纸逼格实在有些高,哪怕是收藏,也很有价值。

    至于政策问题,最关键的也就那么几句话,口耳相传其实更加有效。

    大宋既然现在诚心要和各国进行贸易,那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西域各国和大宋的地里、国情之类的差别很大,所以反倒很多贸易存在互补。

    就像这次来到大宋的二十多个商队,他们都带着本国的各种特产,甚至还包括一些活物。

    后世有限制动植物出口的规定,其实在古代社会同样存在。

    这次的情况,就连蔡王赵似也很是意外,难道就是这么简单?

    二十多个大规模的商队不是小数字,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往后呢,往后这个数字多半还会有大规模的增加。

    赵似明显有一些凌乱,在他刚获得消息的时候,阿扎萨兰还在国境线附近办理相关手续,但他已经有些激动了。

    身边虽然放着一个小马扎,那是贴身护卫看他快要走累了,轻轻放下的,但赵似似乎完全没有坐下来休息的意思。

    他总觉得这个所谓开辟商道的任务似乎太简单了,都觉得没有怎么操作,居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

    他知道,这个二十多个商队只要回去,便会有更多的商队继续前来大宋,大宋也可以派出真正的商队,去和各国搞贸易往来的。

    “李纲,你总算来了。”

    赵似觉得这个惊喜需要和别人分析一些,李纲虽然没有讨好人的一面,但赵似却明白,这样的人就是为了务实而存在的。

    “怎么了,王爷,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了?”

    李纲并不了解情况,毕竟赵似才刚刚接到了阿扎萨兰的文书。

    “你猜的没错,阿扎萨兰要回来了,咱们的计划奏效了。”

    李纲也不自觉地笑了,这个计划虽然算不上什么神操作,但钟粟之前就说过,西域各国其实极度渴望和大宋通商,只是因为西夏的阻隔,一直没有过于正规的渠道。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而且有了准官方的《汴京头条》讲清楚了政策,谁都无法经受这样的诱惑。

    去一趟大宋,固然山高水长,但随便炮几趟,便有可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大宋有着太多值得收购的东西,有着太多西域各国感兴趣的货物,大宋同样也愿意和西域各国打交道,大家互通有无。

    “钟候爷说过,大宋以往只是没有机会,西夏的存在对大宋来说如鲠在喉,现在的情形,完全是在预料之中的。”

    李纲似乎是在对赵似说,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他再次发现了钟粟的可怕之出,就连西夏灭亡之后的事情,他都能大概推测一二,这还是人吗?世间居然真有这样的人存在,如果这样的人没有出现在大宋,而是出现在了西夏或者契丹,那大宋还有活路吗?

    李纲虽然性格耿直,但这些他只能想一想,如果说出来显然就有问题了。

    他又接着说道:“可惜现在是寒冬,等到来年春天开始,大宋的驰道会在各地开始修建,那样恐怕还会有更多的商贾涌入我大宋的。”

    “是啊,当初从汴京大学带来了这么多人,本王还觉得人数太多了,但现在往各州府县撒开,一下子都没有了影子,钟侯此人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没有他的这些人,本王要开辟西域商道,恐怕会慢很多很多。”

    赵似越加看出了其中的关窍,自己鬼使神差来到河西之地开辟商道,似乎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如果他不来,自然还会有其他人来,那这份功劳自然和他无缘。

    河西除了当时西夏精心打造的几处州府外,其余更多的地方也就是比不毛之地好一些,如果说有一些生机,那便是分布在各处的一些煤场铁山。

    只是,仅仅有这些还是不足以让河西之地真正繁荣起来,但是有了商贾贸易,情况一下子便不一样了。

    姑且不说别的,赵似可是非常清楚,他名下的汴京樊楼,原来其实就是一家小饭馆,但随着各处商贾的云集,樊楼越来越兴旺,最后居然由一家小店变成了今天的汴京第一楼。

    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但如果要找愿意,自然是商贸发展的结果。

    如果河西也走出这样的一种模式,那又会有多少类似樊楼的存在?

    想要达到樊楼那也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