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懂幽默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说话上 > 懂幽默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说话上目录 > 章节目录 10.小题大做,让幽默加倍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懂幽默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说话上 章节目录 10.小题大做,让幽默加倍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小题大做”也是一种常见的幽默形式,指的是从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观点出发,通过联想同类或类似的事物,或是借助推理或类比的手法,实现“小题大做”,制造出幽默感。

    有位老人对当下年轻人的很多习气看不惯,但又不愿直接表露出来。一天,他在公园里散步,迎面走来一个小伙子。只见他嘴里叼着一根烟,冲老人嚷嚷道:“喂,老头儿,给我借个火!”

    老人没搭理他,扭头就走。同行的朋友很奇怪,追问他为什么如此生气。老人不愿直接表露出来,掩饰道:“哦!我不愿意给那小子借火。那样的话,我就会跟他说话,他就会问我住在哪里;我肯定不会告诉他,不然他还会跑到家里去找我。那就太糟糕了!我担心我女儿会爱上他,这样他还会继承我的遗产。你想想看,我怎么能把自己的家业不明不白送给一个陌生人呢?”

    这位老人看不惯小伙子流里流气的样子,不愿接触对方;然而,朋友追问原因时,他又不愿意表露真实的想法。于是,他就以“借火”为出发点,借题发挥,通过一步步地推理,说自己不搭理小伙子是为了避免引狼入室。确实,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如果我们能不失时机地小题大做一把,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事实上,在各种幽默技巧中,借题发挥是行之有效又易于掌握的一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夸张的推理或类比实现“小题大做”,从而制造幽默感。

    郭沫若:郁达夫的夫人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则叫邵力

    廖冰兄是我国著名漫画家,1945年,他的漫画《猫国春秋》在重庆展出。当时,在首展的剪彩仪式上,众多文化名流应邀前往,其中就包括王琦、郭沫若、宋云彬等。

    席间,郭沫若突发奇想,问廖冰兄:“为什么你的名字这么古怪,要以兄自称?”

    王琦是当时著名的版画家,为人很是伶牙俐齿,马上接过话茬,替廖冰兄解释道:“他的妹妹名字里有个冰字,所以他叫作冰兄。”

    听罢,郭沫若被逗得哈哈大笑,说:“哦,难怪!这么说来,郁达夫的夫人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则叫邵力。”郭沫若的一席话让在场众人捧腹大笑。

    事实上,廖冰兄的妹妹的确叫廖冰,但这不过是一个个例。但是,郭沫若借题发挥,从廖冰兄的名字引申开去,运用类比的手法开起了文化圈的玩笑。郭沫若看似在插科打诨,其实却展现了他敏锐的联想能力和机智的幽默感。

    其实,“借”是“借题发挥”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准了要借的“题”,才能有更好的后续发挥。借得好,就能营造出绝佳的幽默效果;借得妙,则会让临场发挥更加诙谐幽默。

    二战期间,美国五星上将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营地举办了一场宴会。宴会结束后,他送一位小姐回家。其实,这位小姐就住在附近,但是,马歇尔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终于来到她家门口。

    她问:“你对这里的路好像不太熟,是不是刚来这里?”

    马歇尔彬彬有礼地回答道:“我不敢那么说。如果我对这里不熟,又怎么能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却一次都没从你家门前经过呢?”

    一瞬间,马歇尔独特的幽默就打动了这位小姐,也由此抱得美人归。那位小姐抛出了“你对这里的路好像不太熟”的话题,按常理来说,不熟悉道路,自然也就不容易找到目的地。然而,马歇尔却以这个话题为出发点,借题发挥,用幽默的言语吐露了对这位小姐的爱慕之情。他的一番话可谓趣味盎然:“如果我对这里不熟,又怎么能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却一次都没从你家门前经过呢?”言下之意,找不到小姐的家并非不认识路,而是在不断避开经过她家门口。这番巧言妙语也将他的睿智与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借题发挥的幽默技巧,在一些正式的国际谈判中,借题发挥也是有力的武器。

    1945年,德黑兰首脑会议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聚集于此。会议完全处于斯大林的掌控之下,这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十分不悦。于是,他们私下商量好,要好好戏弄一下斯大林。

    有一天,会议开始前,丘吉尔掏出一根雪茄,点燃了,说道:“昨晚我做了一个好梦,梦里我成了世界主宰!”罗斯福接茬道:“我昨晚也做了一个美梦,也梦见我成了世界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昨晚梦到什么了吗?”

    斯大林慢悠悠地说:“我昨晚也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没有批准二位的任命。”听到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丘吉尔和罗斯福哑口无言,只能自嘲地笑笑。

    斯大林的回答妙就妙在突然转化了一个角度,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非但没有被罗斯福、丘吉尔二人嘲弄,反而还嘲弄了他们。

    可见,找准一个要“借”的“题”乃是借题发挥的基础,进而在“小题”的基础上大做文章,巧用推理和类比的手法,制造幽默的轰动效应。前提是你要不断地培养幽默感和反应速度,在恰当的时机从对方那边接过话头,说出恰如其分的幽默言语
>>>点击查看《懂幽默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说话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