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挽唐 > 挽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82章 通透的李隆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挽唐 章节目录 第82章 通透的李隆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省试是长安城的大事,自然也是大唐朝堂上的大事,李隆基对别的事不上心,但是对省试的事还是十分上心的。

    他越是老了,越是想要给大唐留下一批可以好好利用利用的人才,只有这样,后世才能更加称颂他贤德的名声。

    所以这几年的省试,都是李隆基直接指挥礼部去做的。

    对于这样的事,不管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都不想去插手,毕竟就算是状元,最多也不过就是个七八品的官职,这样的品级是不在他们这样大权在握的人的眼里的。

    “今年省试的诗词,你们品评的如何了?何时把差不多的给朕拿过来看一看?”

    这一天午后,酒足饭饱的李隆基在兴庆宫召见了这一次省试的主考官,礼部侍郎李啼。

    对于通过省试有这样跟皇帝单独接触的机会,身为礼部侍郎的他还是相当重视的,毕竟侍郎的上面还有尚书。

    只有做到了六部尚书的位置上,在朝堂上才真正算是有了一席之地,就算是李林甫和王鉷这样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都是不可能随意忽视他们的。

    所以身为主考官,在收集齐了这一次考生的答卷之后,他跟礼部的一些属官几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诗词都品评了一遍。

    把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筛选出来,剩下的能基本成诗的全部都留了出来,就等着李隆基的召见。

    “陛下,此事臣已经办妥,由于今年陛下最终确定的题目略微有些难度,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成五言诗并非是一件易事,所以写出符合规定的诗词的考生不过四十余,他们的作品臣今日已经带到了宫里,就等着陛下过目,选出今年的进士!”

    这些事其实本来是不用李隆基亲自选的,不过这几年李隆基就有这个兴趣,所以主考官干脆就把这件事交给李隆基来做了。

    皇帝亲自点选出来的进士,最后就算是说出去,大家也是皆大欢喜不是?

    “好!把他们的作品都给朕拿上来!五日之后你再来兴庆宫,跟朕商定进士的人选!”

    一看自己这么做应该是正好合了李隆基的心思,礼部侍郎把一箱子的诗词留在这之后的,自己兴高采烈的走了。

    这些诗词在李隆基的眼里,那可是大唐的未来啊,而且他自认为自己在诗词和书法上的确还是有些造诣的,给他们选一选进士,还是绰绰有余的。

    到了夜里,每天的这个时辰李隆基基本上都已经睡下了,但是今天他并没有,而是拿着一首诗词津津有味的看着。

    “贵妃啊,今年省试的这些个考生,还是有些真本事的,今年的进士,怕不是要选出近乎二十人。”

    李隆基说着话,语气里都透着一股子兴奋劲儿,就好像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忽然之间开了花了似的。

    “如此就恭喜陛下了,陛下亲自点选的进士,就算是选个三十人又能如何?”

    杨玉环对于这些笔墨上的东西并不是十分感兴趣,偶尔也会看一些书籍,其实无非就是为了迎合李隆基的兴趣罢了。

    “那自然是不行,我大唐科举选人,向来都是慎之又慎,若是今年没有这么多的人才,那朕就选个十二三个进士也就罢了,如实开了三十人这个先例,后世人人效仿的话,这官员的冗余就多了,这对于百姓并非好事啊!”

    李隆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的思想可是清晰着呢,道理也是相当的明白,只不过很多事就是自己单纯的不想去做罢了。

    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更没有想到,在当初的历史上,大唐之后的大宋可不是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因为科举选择的人越发的多,导致了朝堂上官吏数目庞大,百姓苦不堪言,当然,那就是后话了。

    良久,李隆基才放下考生的考卷,仿佛若有所感的看向窗外说道:“若是大唐的官吏人人都如此这些考生诗词里所写,那大唐的盛世便可千秋万代啊!”

    “陛下多虑了,现如今我大唐的官吏们,难道不是如此?”杨玉环在身边紧紧的靠着李隆基,轻声问道。

    “唉,贵妃还是不了解他们,不管是谁,但凡是当了官了,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为了大唐鞠躬尽瘁,但当他们上了岁数了,身下多了不少子子孙孙,大唐在他们的心里面可就没有他们自己的子子孙孙重要了。”

    “这样的人,为何不将他们贬官回家?”

    “人人如此,朕难道还能把人人都贬官回家吗?”

    杨玉环没想到一心不想管大唐朝政的李隆基这个时候竟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过她的脑袋里马上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张麒麟对自己说出的那番话。

    “陛下要是这么说,李相、陈相、兄长、王鉷他们,难道对大唐也是如此?”

    杨玉环故意把自己的兄长杨国忠也加进去,以体现出自己无非就是在这跟李隆基进行一番学术性的探讨,并非故意想要抹黑李林甫和王鉷他们几个。

    “他们之间,朕能做的不过就是制衡罢了,只要他们能维持住我大唐的盛世,他们所做的那些,朕倒是都能容忍的。”

>>>点击查看《挽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