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 > 晚唐逆流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1章 杀人诛心之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晚唐逆流 章节目录 第71章 杀人诛心之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从淅川到邓州,有一段水路。在长庆川渡口上船,沿小湍河顺流而下,就能直抵邓州。为了节省时间,张寻打算走这条路。

    重返长庆川,此地的景象让张寻唏嘘不已。虽然才过去短短几天,大火燃尽的废墟上,一座崭新的长庆川已在“重生”。百姓大多已重返家园,整座镇子熙熙攘攘,一片忙碌景象。有的人正在推倒只剩残垣断壁的旧屋,打算重新建造新屋。有的新屋已经盖好,正在平整庭院。还有人彻底放弃了旧宅,在镇子外围重新选了一个心仪的地方开始打地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张寻突然想起了这句唐诗。

    百姓见到当初毁灭自己家园的唐兵又回来了,无不怒目相向。然而却无一人逃遁,很多人甚至反而更加卖力的干活。这是无声的抗议,也是无奈的倔强。他们似乎在向唐军宣示:虽然我无法阻止你毁灭我,但你也不能阻止我重生。

    张寻让手下给长庆川的每家每户送去二十贯钱,米两石。言明是新任邓州节度使因之前纵火给的补偿。百姓们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感恩戴德,有的横眉冷对,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喜出望外,尽显众生百态。

    由于船只数量有限,张寻、李师泰及两百军士水路先行。大队人马仍走陆路。

    顺流而下,只一日,就到了邓州城北。张造、裴礼等人早在渡口迎候。张寻发现,庞从和韩建也在人群中。

    上岸与众人相见,寒暄一阵后,还是庞从心直口快:“发饷一事可是真的?”

    张寻点了点头。

    “我的天!你们这是发了多大的财?”

    张寻和李师泰相视而笑,谁也不回答庞从。韩建则在一旁十分羡慕的望着李师泰。他心里清楚,李师泰这一趟肯定收获颇丰。韩建、李师泰、鹿晏弘三人同为蔡州牙将出身,如今鹿晏弘走了官运,李师泰走了财运,只有韩建一无所获,此时未免有些落寞。

    庞从却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他高兴的说:“真能发下饷来,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这次拿下邓州,将士们没有得到任何赏赐,很多人都颇有怨言。这回可好了,这些银子可真是及时!”

    张寻说:“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明日一早就发饷!”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

    此时,张造、庞从、韩建的部队都已遵照张寻的要求,离开邓州州城,屯驻在了小湍河北岸。王建和晋晖的人马虽然也出了城,却驻扎在了小湍河南岸,距离邓州北门非常近。而鹿晏弘的忠武六军,则根本没有出城,仍在邓州。

    那么形势就很明了了,谁是敌,谁是友,谁在骑墙观望,都已一清二楚。张寻胜算十足,鹿晏弘与自己相比,显然势单力孤。

    未成想,发饷当日,却发生了一点意外。忽然有大批邓州百姓聚集在军营之外,呼天抢地,要官军还回自己的血汗钱。

    这样奇怪的诉求,让张寻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从巢贼手中缴获来的银子,怎么就成了你们的血汗钱了呢?不过他知道,这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所以他告诫全军对这些百姓保持克制,并暂停发饷。

    就在张寻疑惑之际,一伙由邓州各界代表组成的乡绅名流团,适时的出现在了军营外,要求见新任刺史。

    看来马上就能知道“醉翁之意”了,张寻立即接见了这些乡绅。

    经过一番自我介绍,原来这些人只有少部分是真正的乡绅,大部分人,都是邓州当地的商人。有米行老板、牲口贩子、铁器行掌柜、布匹行老板……但其中最多的,还是盐贩子。为首的一个盐商叫做郑袭,年纪不大,大概只有三十出头。但是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这个其余人口中的“郑郎”,就是邓州的商界领袖。

    寒暄过后,张寻也不想兜圈子,直接问道:“不知诸位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如果没什么要紧事,我还有些军务需要处理。”

    此言一出,商人们急了,纷纷给郑袭使眼色。郑袭缓缓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书,呈了上来。张寻定睛一看,不由皱起眉头。原来,全都是借据。

    这些借据,厚厚一叠,足有二三百张。张寻一张一张翻看下去,发现借款人全都是朱温,并盖有邓州刺史的大印。借款数额,从几百贯到几万贯不等。约定还款期都是一年。

    张寻心里咒骂了朱温一百遍,这个下三滥,明明抢钱还立借据,真是做婊子还立牌坊!他似乎忘了,自己当初在叶县强征牲口的时候,也用过一样的手段。

    虽然明知道朱温不可能认账,张寻却不能直说。他笑着说:“恕本府愚钝,实在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给我看这个。这上面白纸黑字写明了借款人是朱温,你们若是想讨钱,应该去找朱三,找我做什么?”

    此言一出,商人们立马炸了锅。乱哄哄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道理。郑袭咳嗽了一声,顿时鸦雀无声。

    郑袭向张寻施了一礼,说道:“府君此言差矣。钱虽然是朱温借走的,但却是以邓州刺史的名义借的官债。而且,现在这些钱也不在朱温那,而是在您的手上。我们邓州百姓的血汗钱,又回到了邓州父母官的手上
>>>点击查看《晚唐逆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