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 > 晚唐逆流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75章 决战五陵原(五)骑兵包抄(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晚唐逆流 章节目录 第175章 决战五陵原(五)骑兵包抄(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张寻决计要在黄巢回师之前,吞掉赵璋的两万人。没想到他没去找赵璋,赵璋却送上门来了。

    此战张寻胜券在握。以前大小仗也打了不少,但往往以寡击众。这一次,唐军五万,两倍于敌,终于可以品尝一下兵力占优是什么感觉了。不用再出奇制胜,就索性打得任性一点!张寻决定不给赵璋任何逃跑的机会,对其实行包抄。

    当然了,要抄两万人的后路,没有一支实力强劲的骑兵可不行。这个任务,仅凭裴仲手中的两千多邓唐骑兵可办不到。张寻大胆的向杨复光提议,将忠武军、黄头军中的骑兵都抽调出来,与邓唐骑兵合兵一处,组成一支规模万人左右的大型骑兵兵团。

    杨复光经过短暂的思索,只提出了一个疑问:谁来指挥这支骑兵?

    杨复光的担忧是很现实的。一万骑兵,可不是谁都能指挥自如。

    带兵打仗,手底下人数不同,带法不同。带一队50人,你喊一嗓子,五十个人都能听见。带一营五百人,五百匹马要是跑起来,你想怎么转弯就怎么转弯。但一旦人数过万,队列一眼望不到边,各营的旌旗一面挨着一面,如何使诸军协同进退,一击一息,左旋右抽,全是学问。非经验丰富的宿将,难以发挥大规模骑兵的威力。如果指挥不当,反而会自取其败。

    张寻听杨复光有此问,万年不变的自信脸上,竟然闪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迟疑。

    “都监请放心,这次由我亲自指挥。”

    杨复光听了,确实有一种吃了定心丸的感觉。虽然他也没见过张寻指挥上万骑兵作战,但他对张寻已经有一种超出理智的信任了。他甚至觉得张寻深不可测,似乎天生全知全能。之前有没有指挥大量骑兵作战的经验,在张寻这里根本不是问题。

    但张寻自己清楚。他不行。甚至对裴仲,他也不放心。

    辞别杨复光,张寻第一时间就是找到裴仲。

    “承昭,交给你一万骑兵。你能不能行?”

    裴仲深吸了一口气。这个曾经的民寨家丁队头,如今的三千马军的统帅,也要咬一咬牙,才能吐出一个字:“行。”

    “想好了再说,这一仗如果打不好,就不是损失你手里那两三千人,而是要损失我军所有的骑兵!”张寻咄咄逼人的直视着裴仲的眼睛。

    裴仲的底气似乎没有之前那么足了。“我可以试试。”

    “这是什么话!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你当你是李儇?随随便便拿一万骑兵试手?”

    裴仲骨子里是个不服输的人。但他又有异于常人的冷静。他思索了几秒钟,说道:“我行。但是请给我一员副将。”

    “谁?”

    “步军后营指挥使郭琪。”

    若是不知情的人听了,会觉得裴仲这个请求很奇怪。指挥骑兵,为什么要调一个步军指挥使过来?但张寻明白,裴仲的要求是合理的。郭琪年近五旬,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当年对吐谷浑作战时,郭琪指挥的一支偏师,就有三万藩汉联军。大兵团作战,他的经验在邓唐军所有将领中,绝对排名第一。甚至把忠武军和黄头军都算上,也没有比郭琪经验更丰富的将领。

    张寻当即将郭琪调到了马军辅佐裴仲。他本人也亲自来到马军坐镇。当然他只负责坐镇,具体指挥一应交给裴仲和郭琪。

    邓唐军的马军营地,一支又一支的骑兵前来报到。忠武八都中,除了李师泰部是陌刀兵外,其余七都都有骑兵营调过来。王建、晋晖、鹿晏弘、韩建四都各调来两营一千人。契必阿大、张造和庞从三都各调来一营五百人。黄头军中的骑兵比例较低,只调来四营两千人。再加上邓唐军原来的骑兵,唐军集中了二十一营骑兵,凑了一只规模在万人左右的骑兵部队。

    一切准备就绪,唐军兵分两路。一路以步兵为主,沿着泾河南岸的河滩向东南行进。一路则是清一色的骑兵,沿着高塬的走向一路向南,包抄齐军的身后。

    在郭琪的调度下,分属于三支部队的二十一营骑兵虽然是头一次协同作战,却也行动迅速,丝毫不显混乱。

    ……

    赵璋奉命增援,还不知道泾河岸边的战况到底有多紧急。当他迎面遇上败退的黄浩时,才略显惊慌的问道:“有多少唐军渡河?”

    黄浩没有回答,只伸出了两根手指。

    赵璋面色稍缓。但心头却升起一丝疑虑。素以作战勇猛著称的黄蛮子,竟然这么快就被区区两万唐军打败了?看来这次的对手不容小觑。

    他哪里知道,黄浩怕他不敢应战,根本没说实话。

    齐军走走停停,行军极为谨慎。行到一处名为斐家崖的地方时,终于发现了唐军先锋。

    斐家崖,听这个地名也能想象得出,这是一个有着高崖的地方。齐军行到这里,前路出现了一处断崖。崖高十数丈。断崖的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川。从东西两侧绕行很远,才有缓坡可到崖底。

    赵璋临崖远望,西北方向。平川的尽头,已经隐约可见唐军的旌旗。

    其实,这座高崖就是
>>>点击查看《晚唐逆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