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烽火大明 > 烽火大明目录 > 第一卷 甲申 第十六章 师生(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烽火大明 第一卷 甲申 第十六章 师生(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月二十日,李明羽到达杭州已经五天了。

    在这五天里,李明羽不停的接见着浙江一地的大小官员。顾名思义,浙党就对团结在一起的浙江籍官员的称呼。虽然东林党在江南的势力巨大,但在浙江这个地方还是作为地头蛇的浙党占据着大部分的位置。而作为浙江人出身的刘伯温一直到他的后代刘孔昭一直是浙党的骨干力量,所以不可避免的,李明羽会见的浙江官员大多是刘孔昭的同乡、同窗、好友,乃至于学生。恐怕这也是刘孔昭跟随李明羽到浙江赴任的缘由之一吧。

    虽然李明羽不懂政治,但是出生在后世他由于成长在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中,在接受教育是自然也了解到了党派相争的害处,这种害处在乱世中尤为显现。所以,李明羽为了在自己的封地有一个能够有效的为自己办事的官员系统,他主动要求刘孔昭在南京政权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的把重要的官员都换成“自己人”。

    于是整个浙江的官场为之一清,大多数的官员也就都与刘孔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此时的刘孔昭也借此成为了浙党领袖。

    这样的局面看似好像对李明羽很不利,由于官员大都来自一党,他的权力很容易被架空,这可与被称为帝王之术的平衡之道向北而行。

    不过李明羽这样做还是经过考虑的,先不说浙江这个属于自己的封地能够在他的手中保有多久,就是明朝能够延续下去,他可是没有任何根基的,加上他对政治上的权力也不是很感兴趣,另外扶持起一伙势力,费尽心机的玩什么平衡之道只怕更加的分薄他的权力,而且还会因为党派间的争斗内耗自己的实力,一个处理不好还会使人离心,到时候只怕会事与愿违。

    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李明羽更看重军权,政治的权力来自于军权的赋予,李明羽认为只要有一只军队握在手中,一群文人是脱离不出自己的控制之外的,更何况是一群与自己亲近的文人呢。

    现在的局面,只要李明羽能够控制刘孔昭,那他就可以控制整个浙江的局势。不过李明羽也是一个现实的人,他知道依*他现在的身份和读书人的忠义之心维持着臣属关系是很危险的。所以李明羽也不是什么都不做,放任其发展。想要一股力量能够为己所用,做好的办法就是融入其中,把他们的利益和自己捆绑在一起。

    李明羽现在也算是一方的大员了,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按照惯例身边要有几名幕僚,而刘孔昭现在已经的一方巡抚了,要处理的事情比他还多,自然不能天天陪在他的身边做幕僚了。为了拉拢刘孔昭,李明羽特意招了两个刘孔昭的亲近之人作为自己的幕僚,这两人一个是刘孔昭的次子刘澎寿,一个是他的学生方汝良。这样再加上李明羽以皇储亲王之尊对刘孔昭自称为学生,称其为先生,足以笼络人心,尤其是刘孔昭的心了。

    刘澎寿和方汝良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和李明羽差不上几岁,但都已经是进士出身,李明羽也考量了他们几次,他们并不是那种死抱书本的读书人,处理事情的方法都很灵活,也很有效。不过想来刘孔昭也与李明羽相处多日,自然会投李明羽所好,不会将李明羽不喜欢的类型的人放在他的身边。由于都是年轻人,所以彼此之间很好说话,加上刻意笼络,几天时间李明羽就开始刘兄,方兄的胡乱叫起来。两个人的要做的事情也有了分工,刘澎寿主要帮李明羽处理分析各处送来的情报,充当军师的角色。而方汝良主要处理政务上的事情。他们也确是有本事的人,几天下来,一切事情都被处理的井井有条。

    就是这样两个有能力,有进士出身的年轻人此前并没有任何的做官经历,李明羽知道这和他们是刘孔昭的儿子和学生的身份有关。

    到了古代,李明羽才知道原来后世的学生都被他们的老师骗了。原来古时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同后世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古时的老师除了可以教给自己的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信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唯一性,所谓五常者,天地君亲师,都是唯一的。所以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位老师。也因此老师是职位是非常珍贵的,才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样的师生关系延续到官场,老师自然会把自己的学生选为自己官位的继承人,而一个学生有一位好的老师,那么他的仕途也是注定会一帆风顺的。这样的师徒相继的关系估计也是古时党派传承除了同乡据党外的另一个原因吧。

    到了后世,由于学习的时间和科目的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交替简直像各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老师有不计其数的学生,学生也会有许许多多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也许把他们比成古时给孩子启蒙教育的私塾先生更为合适,对他们的称呼换成“先生”可能更为合适。当然语言是不断的在发展的,很多的词语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比如“先生”一词就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一词也在时代的发展发生的同样的变化,可是身为教育者的“老师”们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确
>>>点击查看《烽火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