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章 弃子(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章 弃子(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二十章      弃子

    其实这个局面,并不偶然,甚至是必然。

    嘉靖虽然常年不上朝,还通过权谋手段,掌控了朝廷大权。朝廷大政皆出于嘉靖的局面并没有变。但是嘉靖常年不见大臣,其实也将很多庶务都放到了内阁处理。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县官不如现管。

    对下面很多大臣来说。

    是,他们上面是有一个皇帝。但是这个皇帝从来没有见过。一直管他的是内阁夏阁老。而内阁夏阁老脾气不好,他们亲眼见识过,或者听人说过,这位夏阁老将某大臣,某下官折腾的什么样子。

    而且面前有生动上演了一目,夏阁老手撕兵部尚书。

    那可是兵部尚书?六部堂官之一,很多一辈子能达到最高职位。依旧被夏阁老三下五除二几乎要逼死,他们岂能不怕?

    不过,嘉靖内心之中先有成见。再见此场面,自然有另外的解读。

    严嵩虽然不是嘉靖肚子里面的蛔虫,将嘉靖的想法揣摩的清清楚楚,但是大体感情,还是有所判断的,他看了一眼王以祈,随即收回目光。看上去波澜不惊,但是实际上已经下了决定了。

    夏言转过身后,向嘉靖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复套之事,定策已经有年余,而今九边将士数十万枕戈待旦。欲为陛下,灭此朝食,此事气可鼓,而不可泄。王以祈身为兵部尚书,昧于兵机,明知是朝廷既定之策,陛下钦命之战,依然扰动人心,大伤军心士气,不明正典刑,不能恢弘士气。臣请陛下罢其兵部尚书,夺其功名,远窜边远山州,向天下昭明朝廷不变之策。”

    嘉靖听了。说道:“严阁老,你以为如何?”

    这其实已经透漏出嘉靖的一点态度了。

    夏言与严嵩之间的矛盾,说是嘉靖一手挑拨起来,有些过了。但是嘉靖是最知根知底的。 他用这个问题问严嵩,本身就是要让严嵩反对。

    果然不出嘉靖所料。

    严嵩立即反对,说道:“陛下,王大人本职乃是兵部尚书,以本职言事,就算是有错,也不当深究,况且而今,是不是错,尚且说不清楚。臣闻圣人纳谏,不以言废人,亦不以人废言,王尚书为人如何,暂且不论,其上疏七条句句在理。而夏阁老,不欲闻其言,而废其人,这是做事的道理吗?”

    夏言说道:“好,那么我就说说做事的道理。”

    “九边数镇,共动用骑兵,近五万骑,战车数万辆,步卒精锐加辅兵,共十几万之多,甚至有些地方,民壮亦从军运粮,朝廷前后开支三百余万两,更有二百余万石粮食,从北京运到九边边境。折损不在少数。”

    “榆林,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大同各镇士卒饮冰枕铁,以待春暖花开杀敌之时。”

    “别的不说,单单是大军合练车站,已经先后折损百余名士卒。”

    “各镇将士,乃至于父老乡亲,为了能一绝边患,都殷勤以盼朝廷大胜,而今这个时候罢兵,恐怕今后百余年之内,朝廷大军不敢再言出塞之事。”

    “事到如今,复套是必行之,王以祈说得好听,一言罢之,朝廷已经投入的数百万两真金白银怎么办?朝廷威信怎么办?”

    夏言深吸一口气,跪在地面之上,将头上帽子拿下来,说道:“即便陛下不远窜王贼,臣亦不愿意与此獠同列。”

    夏言这是在逼宫。

    就是让皇帝在夏言与王以祈两者之间,二选一。

    但是对于夏言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必须以决绝的态度,消除一切关于复套异议。

    他当然知道这样做是大大得罪了皇帝。今后定然有后遗症。

    只是而今他已经不想这个了。毕竟他之前就觉得自己的位置尴尬。有求去之意,再加上,他对宗室下了狠手,不自己退下来,将来恐怕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他退下来一切都要寄托在复套之上。

    他仗着复套之功,将严嵩给削了。然后功成身退。

    有开疆扩土之功在,他安度晚年是没有问题,甚至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余荫。

    但是,这一切都寄托在复套功成之上的。

    只是复套一定能成功吗?

    这可不好说。即便曾铣也不敢打包票。

    战场之上,什么都能发生。

    为了胜利,夏言必须消除一切对战事不利的因素。王杲上书反对,夏言不顾旧情,送他去雷州,而今换成不是自己人的兵部尚书,夏言就会手下留情吗?不,如果不是杀了王以祈不大好收场。夏言而今杀王以祈以励三军的想法都有了。

    如果说复套是一场赌博,夏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不知不觉已经是孤注一掷。

    严嵩见状心中大喜过望,只是他却表现出浑身颤抖,最后颤颤巍巍的跪在地面之上,也就帽子摘下来,说道:“臣无能,不堪陛下驱使,臣乞骸骨。”

    严嵩这种态度,其实很值得玩味,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抗拒。就是乞骸骨。大臣们乞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