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三章 人才缺口(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三章 人才缺口(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生了巨大的作用。让晋商的人手大量短缺。

    周梦臣说道:“大同书院有多少人合用?恐怕你也是清楚的。我不会做竭泽而渔的事情,真想要人手,等明年学生毕业吧。”

    张允龄说道:“大人的意思,我们自然知道。只是大人既然想办横渠书院,能不能在横渠书院之中,专门办一个教授账房的班级。我代表黄河银行承诺,愿意加倍给横渠书院钱。”

    周梦臣哈哈一笑,心中很是得意。

    他之前其实一直担心,大同书院的学子们,学了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学问,将来能不能有一个合适的工作。而今却不用担心了。黄河银行,已经未来的其他银行,就足够消化这些学生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最让他高兴的地方。他最高兴的是,他创立的书院体系,已经越来越向近现代的大学靠拢了。甚至周梦臣觉得,他死之后,大概还能增加一个现代大学创始人的头衔。

    甚至周梦臣也不并是太在乎这个头衔的。毕竟人死了,什么头衔都是虚的。

    他高兴的是这背后的深刻的社会变化。这由他一手推进的社会变化。大明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一点点被周梦臣扳向其他轨道之中,从这一件事情上就可见一斑,要知道大明的书院,读书人要么考科举,要么做学问,很多失败者都退出了这个行当,被迫做其他营生。而大同书院走现代大学的模式,大同书院的学子,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社会属性的变化导致的。

    周梦臣说道:“此事。我自然是同意,奈何横渠书院到底不是大同书院,我说,了是不算的。这一件事情,你最好与韩师叔谈。他老人家同意了,这事情就好办了。”

    张允龄说道:“有大人这一句话,在下就知道怎么办了。”

    周梦臣一听就知道,张允龄肯定空手套白狼。对韩邦奇说,他已经同意了,想来韩邦奇不会驳了周梦臣的面子,今后知道真相以后,也是木已成舟了。

    不过,周梦臣不准备 拆穿。毕竟他对这一件事情真得是乐见其成。这培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会是周梦臣的弟子。将来也是周梦臣的助力。

    周梦臣不仅仅要掌握真理,也不妨碍他寻求人多势众。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