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同人小说 > 传奇大先生 > 传奇大先生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47章 见解独到获赏识,彼此交换两相安(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传奇大先生 章节目录 第147章 见解独到获赏识,彼此交换两相安(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爱丽丝一言不发地拿着扇子扇着,虽说已经过了中秋,她仍用扇子遮住了自己的半边脸,只露出一双迷人的双眼,看着面前的中国人。这个被哥哥称作先生的中国人打扮得非常土气,老式的袍子半新不旧,可以看出已经洗过好些遍了,一双白色的棉袜子外加一双方口布鞋,指甲剪的齐整,没有大多数中国人指甲里的黑泥,头发梳的一丝不乱,脑门上还泛着刚刮过的青皮,除了模样有些英气,别的一点也不稀奇,她觉得哥哥有些抬举了国有成,这种模样的中国人,大街上比比皆是,官府衙门里更多,为什么偏偏选了他?他还说中国的次品的瓷器都卖给了外国人,哼哼,这纯粹是一种被人踩在脚下的无谓挣扎。

    克里斯蒂安也觉得国有成的话带有点讽刺意味,即便是英、法、德等国从中国拿了不少好处,也不至于如此的贬损西洋。

    爱丽丝瞟了一眼哥哥,自从她听哥哥讲了国有成的“事迹”,就觉得国有成有点中国人所说的“傻帽”之气,加上上次不要那方贵重的砚台,她更觉得国有成坐实了傻子的形象,她从鼻子中哼出一声,瞧瞧,刚放上了留声机就迷得忘乎所以,在西洋,在她的国家,比这里先进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洋灯、电话、布匹、卫生环境,哪样不比中国强,再说中国的女性地位一点也不如西洋,不让她们这样,不能哪样,处处身上带着沉重的“枷锁”,一点也不如西方自由。

    爱丽丝的眼中,落后的中国里的人们的形象是愚昧和落伍的,但外在形象比没有影响这个国家人们的内在精神,人们的心里仍把君子之道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旧坚持着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产于中国的瓷器出口到欧洲,确实精美,但是依据瓷器的发展,最好的瓷器并不是出口到外国的,而是会进贡到中国的宫廷。彼得也曾听中国的瓷器老艺人专门讲过,国有成刚才讲的话并不突兀,他早就知道以前的瓷器情况如此,只是,他希望可以从国有成话里得到这位“先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见解。

    于是,彼得伸出手请国有成继续往下说,国有成一摆长袍,声音洪亮的继续说道:“以前的欧洲人十分喜欢青花瓷瓶,因为瓷器上的图案丰富多彩,并不单一,这些图案有中国元素的象征,有民间传说、有神话故事,几个朝代以来的各种造型的绘画技巧不单体现在书画上,在瓷器上也能看的出来。”

    彼得点了点头,这种说法他比较认同。

    “花鸟画从明末清初运用于瓷器之上,红瓷器始于康熙晚期,名字呢,源于从欧洲引入中国的粉红色搪瓷,这就是国人最初知道的“外国颜色”,工匠们充分利用了这种颜色,瓶子、盘子都是清淡的蛋壳色瓷器。所有的瓷器中最珍贵的是古月瓷器。那是唐英坐在皇家瓷器厂的协理官时制造的,只是唐英去世后,这家工厂就停产了。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郎世宁先生,对于皇家陶瓷的图案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明朝至清朝乾隆时代的瓷器色彩变化从淡紫色到牛血色,从皇家的黄色到光亮的苹果色,从黑亮色到桃花色,延续了古典的风格,这种风格几乎没有改变,即是颜色和釉面的完美结合。”

    彼得站起身,走到留声机旁边,将唱机的尖尖的圆形唱针从唱片上拿开,唤过仆人上茶,用带来的福建茉莉龙团珠招待宾客。促使她这么做的原因是他知道国有成讲的桃花色小花瓶属于稀有品种,中国的陶瓷工匠对于这种瓷器的色彩较难把控,这是种工艺复杂、色彩完美的瓷器,代表着瓷器界的顶峰状态的瓷器。

    印度仆人上过青花瓷的茶盏,国有成喝了一口,满口留香:“这是福建省的茉莉吧,西洋的人们还喜欢一种福建省产的透雕瓷器。其中的缠枝花纹是这种瓷器工艺较为复杂的一种。当然,瓷器,这只是东方璀璨文明的一种,只不过,只不过,现在人心变了,变得看不出所以然了。”国有成话锋一转,停了下来,他想到了当时洋人们从京城的圆明园拿走了不少贵重的宝物,他还要在这里和洋人们畅谈瓷器,此时的他觉得匪夷所思。于是,隐喻地发了一声感叹。

    彼得接着国有成的话说道:“是呀,你说的不仅仅是变化,西洋的科技带来的是发展与进步。北京有古老的城墙,几百年辉煌的宫殿,古老的文化传统,还有很多值得收藏的‘宝贝’,正因为西洋的科技进入中国,才改变了你们国人的生活,由此,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才会展现新的风貌,焕发新的生命。欧洲人也讲究美,和东方人一样追求极致的美丽和神韵,比如说青铜器、木雕、瓷器、茶叶、玉石、书画、石雕塑像等等,这些东方艺术,值得人敬仰,我觉得能在东方艺术的海洋中游泳,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说着,他喝了一口茶水,抹了抹嘴巴。

    国有成眨了眨眼睛,眼前的这位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还没有了解彼得在中国的目的,于是问道:“那么彼得先生出了学习东方艺术,平时还做些什么工作呢?”

    “啊,这个,就是把东方文明的艺术品带给西方的人们,使那里的人们不用到中国来,可能体会到东方文明的神韵。”彼得似乎在朗诵诗歌,他把贩卖文物说得跟耶稣会的神职人员布道似的。

>>>点击查看《传奇大先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