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目录 > 章节目录 第50章 西北与东南孰重(3)(4)(5)(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章节目录 第50章 西北与东南孰重(3)(4)(5)(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3

    纱厂要得以运转,首先得有一套完整的收花机构——花庄。

    照张謇等人的运筹,大生纱厂设置了四种类型的花庄。

    一是设于厂门口的门庄;一是设于通海产棉区、各棉花集散地的分庄;一是委托棉商收花的机构,称抄庄和下庄。

    春秋二季之中,以秋季为收花的忙季,如若收储得当,可以满足一年的用量。但春季也须着意,以免出现供需两旺,不足夏季生产所用的突发情况。

    忙完收花之事,又例行检修了一遍织机,转眼间便到了五月下旬。

    刚有了闲下来喝一盏茶的时间,义和团在大沽口闹事的消息,传入了张謇的耳中。整个江南地区都大受震扰。

    4

    义和团兴于山东,起先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矛头指向外国教会势力。对此,清廷的态度很是复杂,既弹压义和团,又“剿抚兼施,以抚为主”,为的是不直接得罪帝国列强,但又想借此来遏制其不断膨胀的野心。

    今年四月间,帝国列强联合出兵,增兵于北京、天津,意在镇压义和团。

    英国本打算经由天津租界进袭北京,岂知却受挫于清兵、义和团,不得不退返天津。其后,八国联军攻占大沽,以优势兵力、精良装备占领天津。

    这架势,是要入侵首府北京啊!日后,只怕东南地区亦难幸免……

    张謇默念道。

    就在此际,盛宣怀在英国的鼓动下,开始主导东南互保的工作。在他看来,与其遵守朝廷命令,不如与东南各位督抚相互呼应,暂时抑制西方各国的野心,力保东南地区秩序不乱,以免生灵涂炭。倘若北京/shi/守,天子蒙难,届时将由李鸿章出任总统以支撑大局。

    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心知此举冒险,一个不慎,便会被指为国贼,没有立马答应下来。刘坤一还打来电话,问了张謇的看法:“两宫将幸西北,西北与东南孰重?”

    此事之前因后果,张謇心里十分清楚——列强和盛宣怀各有各的打算。

    前者,既想避免两线作战,又担心自己在长江一带的既得利益,会毁于炮火之中,故此才希望盛宣怀能为之牵线搭桥,策动督抚们与之合作,共保东南安定;后者,表面上说着要力保半壁江山无恙,实则更担心的是,影响他在长江一带、京津地区的洋务企业。

    不过,半壁江山若能凭此得以保全,对列强们稍作妥协,并非不可。

    想明白这些关节,张謇便对刘坤一说,西北和东南可分而待之。

    刘坤一方才定下心意,做出决断。

    没多久,列强们与南方各省督抚签署了有关“东南互保”的协议,约定上海租界由诸国共同保护,长江、苏杭之地则由各省督抚加以保护。

    如此一来,大生纱厂在“东南互保”期间,逐渐扭亏为盈,所获颇丰。潘华茂、桂嵩庆等人见有利可图,也改变了往日的态度,纷纷往大生纱厂投资,一时之间,纱厂的商股激增至二十七六万两。

    5

    闰八月的厂房外,蝉鸣声早不似之前那般聒噪,透进公事厅里的声音,更是蔫了几分。不过,厅中正在商议公司发展的董事们,却被张謇的话激得兴奋起来。

    “通海垦牧公司?”厂公董高清道,“这倒是个好法子。我没有意见。”

    进出货董沈燮均也点点头,道:“季直说得有道理,我们纱厂虽然盈利了,但不可骄傲自足。须知,我们每次收购棉花,都不免受制于人,受制于时。这等于是,把纱厂的发展,系在别人的手中。设一个原棉基地,确实是当务之急。”

    银钱账目董蒋锡坤、杂物董徐翔林也认为可行,但却担心人才不足用。

    张謇笑道:“其实,打从大生纱厂建厂开始,我便在考虑开垦牧公司的事情。只是,彼时纱厂连开工都困难,我便只能把这个想法藏在肚子里。两年前,我已经给刘大帅递了一份《开垦海门荒滩奏略》。眼下,开设通海垦牧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大帅已经答应我,把几个陆军学校的高材生借给我用。下个月,他们应该能如约到吕四海滩去搞测量了。”

    “愿闻其详。”沈燮均对此饶有兴致。

    “江知源导岷、章敬轩亮元、洪隽卿杰。”

    “江知源……江导岷……”沈燮均在脑中搜寻有关此人的印象,“这个人的名字我听过。对了!这不是你的学生吗?”

    张謇乐得抚掌大笑:“正是。敬夫你居然记得。”

    “记得呀!你说过!这孩子,以前在瀛州书院、文正书院读书,你是山长,他是你的学生嘛。后来的事,我就忘了。”

    “后来,后来考去两江陆军学校测绘专业了。”

    “难怪……说到这儿,你那个得意门生江谦,好像是他的堂兄?”

    “对。他俩都在瀛州书院、文正书院读书。后来,我还推荐江谦去了南洋公学,只可惜,这孩子身子不好,没读几日就回家养病了。”

    “哟,生病了。那如今可好了?”
>>>点击查看《春雨——大国绅商张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