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武侠小说 > 故国仙缘 > 故国仙缘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九章 搅黄了它(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故国仙缘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九章 搅黄了它(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老黄问那书生,“你小子叫什么?是哪里人,怎么来的这里?”

    那书生道,“小人叫作张生,是大同府广灵县人,五年前秋被瓦剌劫掠到此,因小人是秀才出身,就被送到左贤王营中负责抄抄写写。”

    老黄点点头,站起身,指着张生对瓦剌商人道,“这人我要了。”

    鞑靼商人巴不得赶紧把这块烫手的山芋扔掉,当即上前把张生手上的绳子松开了。

    他对老黄露出满脸笑容,“我这里还有几十个汉人奴隶,你们要不要再看看。”

    老黄道,“也好,就从你这开始吧。”

    说着就走到瓦剌商人身后的奴隶中间,挨个询问起来。

    那叫张生的秀才被绑了半日,手已经僵了,绳子解开后双手扔在一个劲的发抖,苏开阳见他的样子实在可怜,忙上前握住张生的小臂推拿了几下。

    张生急欲挣脱,“怎敢劳驾公子爷,真是折杀小人了。”

    苏开阳牢牢抓住张生的手臂笑道,“兄台不必客气,咱俩说不定师承同门呢。”

    张生道,“公子也是读书人?”

    苏开阳点了点头。

    大同地处边陲,学风远不及江南各省,每年能通过童子试,考中秀才的人屈指可数,刚才苏开阳听张生说他也是大同府的秀才,自然大生亲近之感。

    他问张生,“兄台可曾在大同府儒学堂就读?我在那里读过半年,那时大同府的教谕是方举人…”

    张生喜道,“这么一说小可和公子真是同门了,方举人亦是我的恩师,小可在儒学堂读了三年,但生性愚钝,二十八岁才考中秀才,到现在快十五年啦…”

    苏开阳笑道,“方举人学问自是极好,不过脾气确是臭的很。”

    张生也跟着笑道,“恩师性子确是如此…”

    既是同门,张生便不象刚才那么拘禁,苏开阳说起方举人授课时古板严厉,张生也随着附和两句。

    这时,老黄已从奴隶中挑出了十几个人。

    他大声吆喝张生,“张秀才,快取纸笔把这些人的名字和花费多少银子都记下来…”

    张生四处张望,“记下来?这种地方到哪去找有纸和笔?”

    苏开阳背身从储物戒指中取了笔墨纸砚,交与张生。

    苏开阳拍了拍他的肩头道,“张兄,好好跟着黄把总干,他马上就要高升,正缺个书办呢。”

    张生诚惶诚恐的找了块平地,研墨铺纸,然后将那十余人一一登记;那鞑靼商人收了银子,不慌不忙用一根草绳打结计数。

    因为刚才说话太多,老黄觉得口有些渴,就向面摊伙计讨了一碗凉水,站在路边大口喝了起来。

    苏开阳走上前问道,“黄哥,只挑了这几个,怎么不把剩下的人都买了?”

    老黄把海碗还给面摊,冷笑道,“剩下那些汉人只配做奴隶!”

    “这话这么说?”

    老黄道,“因为剩下汉人不是被瓦剌人虏来的,而是自己跑到这里来的。”

    “好好的大明子民不做,为什么偏要到瓦剌人这里来做奴隶?”

    老黄道,“听说是瓦剌人这边收的税比大明低。”

    苏开阳觉得这件事实在新鲜,他看张生已写好了字,忙招呼道,“张兄,来来来,小弟有事请教。”

    张生近前,苏开阳问道,“听说瓦剌这边收税比大明低,这是怎么一回事?”

    张生答道,“黄爷,苏公子,在这里耕田,瓦剌人的税是三十税一,在大明是六税一…”

    老黄听得一头雾水,“小苏,他说的这是什么跟什么?”

    苏开阳解释说,“种瓦剌人的田,一年的收成,瓦剌人拿走三十分之一,种大明的田,朝廷则要拿走六分之一,简单说吧,相差五倍。”

    老黄惊讶道,“鞑子只收这么少的税,还真是厚道啊”

    苏开阳道,“你现在知道汉人为什么往这跑了吧!”

    张生道,“其实咱大明百姓,就算收税重些,只要能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这些跑来的汉人很多都是家里没有田的,瓦剌人这里有大片的荒地,加之收税又低,所以这几年跑来大明流民越来越多,眼下二十万都不止。”

    “可到了鞑子这里,就是人家的奴隶啊!”老黄道。

    “不然…”张生小声争辩,“黄爷,在瓦剌人这儿,汉人名义被称之奴隶,但只要交税,好好做事,瓦剌人就不会难为他们,反观大明百姓,就算是良籍,若衣食无着,穷困潦倒,那种日子和奴隶又有什么分别?”

    苏开阳先是默然无语,接着叹道,“江山糜烂,百姓从贼,这是亡国之象啊!”

    他接着问张生,“瓦剌人不是逐水草而居么,怎么想起招揽汉人种地了?”

    张生答道,“那瓦剌可汗扎那乃一代雄主,他招募二十万汉人在北地开荒耕田,数年来积粮无算,有了这些粮食,六十万大军才能南下征战;小人听说鞑靼族的控弦战士不足十五人,估摸是鞑靼人
>>>点击查看《故国仙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