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都市小说 > 官途风云 > 官途风云目录 >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桃江镇(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官途风云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桃江镇(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前期工作确实有很多事要做,于是两人分了工:黄凯负责申办公司手续,康明负责到桃江镇实地察看,并做完那个没完成的计划书。

    这样的分工也是各尽所能,黄凯在沧阳县混得很熟,办个手续应该不成问题;由康明来实地采场和完成计划书也是顺理成章的,加之康明还要利用这个项目为自己的事忙碌,而这个事,却是不能有黄凯在场的。并不是要刻意瞒着黄凯,而是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等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才能公开。

    按照铁道部的设计,那客运站第一方案是设在县城南郊的桃江镇,第二方案是设在县城北郊的茅坪镇。康明仔细研究过两种方案中车站的落脚地点,虽然它们离县城的距离都是三公里,但桃江那个车站落脚点有着明显的优势。

    火车站的周围必须设有几条旅客交通道,以方便旅客乘车和及时疏散下车旅客,桃江的落脚点站内广场北口直接对着城区的人民路,那是县城的交通要道,穿过人民路再横渡沧江,就是沧江北部的新开区,车站落在桃江镇,有利于以上两个原则,也有利于新城区的展。而落脚于茅坪镇,虽然对江北新区展有促进,但交通没有第一方案便利。所以,康明的第一访问放在桃江镇,准备过两天再去茅坪镇看看。

    桃江镇的党委书记是一年前从米仙桥调来的刘志远,康明与他没有深交,还为渡水涵管工程的事受过他的批评,从此与他有点隔阂,说话总是不能投机。可现在在康明的世界观里,已经没有了永远的敌人,何况刘志远也不是敌人,所以,从黄启亮那里出来,康明就直接往桃江镇去。

    桃江镇离沧阳县城区只有8公里,是城郊最大的一个镇,它几乎包围了整个沧阳县城的南部,是县城的南大门,由于靠近城区,地理位子比较好,在镇里落户的企业比较多,所以除了县城所在地的沧阳镇,桃江镇是全市经济展最好的一个镇。

    书记刘志远从米仙桥乡调到这里工作已经一年了,康明还从来没有来拜访过。一想到这一点,康明感到有点可笑,也有点可悲,难怪自己总也上不去,一心只赴在工作上,想只用业绩来积累政治资本,那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那个大学生下基层的风雨早已过时了,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了,现在到基层去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谁还会让你吃那个老本?放着一些关系不走动,谁又会认识你、了解你?对于一个不了解的人,谁又会推荐你、提拔你?这一次北京之行,康明收获不小,不只是打听到了修建铁路的信息,主要是自己的观念上有了更新,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病症,以后就要对症下药了。

    桃江镇人民政府坐落在镇街道尽头的一个小缓坡上,由于近市区,马路上铺了沥青,进政府的一段5o米长的引路,还是用混泥土浇灌的,显得平整而又宽敞。镇政府大楼是一栋五层高的大楼房,用水泥沙浆磨的外装饰,纵横划了大格子条纹,显得即整洁,又气派,比起米仙桥乡政府那低矮的两层下面红砖上面土砖的青瓦房,不知道高了几个档次。

    政府大院里人流窜动,比米仙桥乡政府也热闹很多。再看看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一个个都穿着得很漂亮,很体面,如果这些是农民,那米仙桥乡那里的农民,就只能说是乞丐了。同样是人,由于地域的不同,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人啊,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宁在帝王家为奴,不在平民家为主。

    走进镇政府,两边各有一溜的花圃,花圃的中间,还栽了八棵桂花树,正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满院子就充塞着桂花的香味。桂花,是很多女性起的名字,闻着桂花的香味,往往会让人想入非非。

    镇政府大楼的每一间办公室的门框边,都挂着一个精致的木牌,标明着办公室的名称。康明想,哪一天自己当上了乡长,也学学这里的排场,制几个门牌,花不了几个钱,即能起到整洁大方视觉效果,又直观明了的为办事人指明了要找的部门,不象米仙桥的政府楼,人家在楼里转了半天,还不知道哪一间办公室是管什么的,有时候问了三四个人,还没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在这里,康明没问任何人,就直接进了标着“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背对背摆着两张新型的层压板办公桌,整张桌子上铺着海蓝色大玻璃,这样的办公环境,还真是舒服。一个烫着卷的年青女子一边坐在桌子前织着毛衣,一边与对面桌子上的男青年聊着天。康明认为女人更诚实温顺,就避过了离门更近的男青年,走到女子面前问:“请问,刘志远书记是哪间办公室?”

    女子正好织完了一排毛线,握着空出的一根毛衣针向天上指了指,却没说话。男青年用警惕的眼光看了一下康明,大概是没现什么可疑的地方,又与女子继续聊着。

    康明也没再问,转身出了门,在门口还摇了摇头:看来普天下的小办事员都一个样,对陌生人,都是刻板、木纳、漠然的表情。好在有这个门牌,康明不相信不问人,就找不到刘书记的办公室。

    可是,转完了五层楼,还真没找到标有“书记办公室”的门牌,连“镇长办公室”的门牌都没找到。记得三楼里好几间
>>>点击查看《官途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