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让子弹飞 > 让子弹飞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一节 战略需要(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让子弹飞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一节 战略需要(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一)

    看到陈诚的表情,彭小文想到当年自己亲率部队在池河边用钢盔雷场痛快杀敌的场面,那个时候李宗仁和白崇禧也是好奇的不得了。这一次陈诚和刘斐都是眼睛放光,亲身参与的俞大维则是笑的特别开心。

    历史上这种武器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是1972年8月1日的凌晨1时,越南特工174营突然袭击美军核心空军基地边和机场,那一战总计摧毁美军包括B-52在内的74架飞机,毙伤美军飞行员和其他官兵上千人,数十个储油罐连环爆炸起火,1个炮兵阵地和1个通信中心被毁,美军遭到极为惨重的打击。直到战争结束,该基地也未能完全恢复原状。

    当时完成这个奇迹的,便是后来与AK47、RPG-7并称为游击战特种战三大利器的107火箭炮。当时越军便是秘密将4门单管、2门12管107火箭炮运送到机场外围,从6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向机场上的飞机、美军飞行员/军官宿舍、塔台、油罐、火炮阵地和通讯站开火,将机场炸成一片火海,该战斗总计发射250发火箭弹。按照国际报价1200元人民币一发的价格,此战越军直接弹药费是30万元,而美军一个士兵的保险费都不止这个价钱。

    美国虽然对AK47、RPG-7和中国制造的107火箭炮大肆诋毁,认为这是低技术产物、低素质者使用的恐怖分子最爱,但是后来支持本拉登在阿富汗抗击苏军时候,同样采购了大量107火箭炮,性价比太高了,威力强大,经济实惠!

    (二)

    陈诚问道:“四天时间220公里奔袭,携带12管火箭炮,这怎么可能嘛!而且,你们怎么把这些东西弄到华北去的?”

    彭小文笑道:“还是让余部长解释吧,他可以讲的比较专业一些!”

    俞大维道:“得了吧,这是小文找了几个专家一起做出的设计图,我那里就是加工而已!”

    那几个专家,俞大维含糊了一下,钟林、吉松英、杨荫桐,都是共产党那边的,罗汉小队在彭小文的授意下找到他们,根据苏联火箭炮技术,结合中国实际……

    这并不是套话,107火箭炮历史上是钟林1948年开始立项,在50年代末取得突破,分别由847厂和803厂结合人体力学特点而研制,之所以50多年长盛不衰,那是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的。

    俞大维解释道:“这个装备,可以12管组合发射,也可以拆开单管,由单兵操作发射。即使没有发射管的话,这个火箭炮弹本身,也可以用导线和电池直接发射。”

    历史上阿富汗游击队曾经尝试过更极端的发射,当时没有发射管,也没有导线电池,结果他们用石块砸开炮弹后盖,直接用火点燃炮弹后端,象放烟花那样,也能发射!美国一直吹嘘是他们向阿富汗提供的毒刺单兵导弹帮助阿富汗赶跑了苏军,但是苏联军队心有余悸的武器,一直是107火箭炮,每一次他们的运输车队遭到突袭,率先听到的,都是107火箭炮呼啸的噪音。

    “还有呢,就是这个装备设计的极其人性化,对于没有车辆牵引甚至没有骡马牵引的纯步兵来说,没有比这个107火箭炮更为适合的装备了!”俞大维兴奋的说道。

    这个说法没有夸张,在火箭炮中以苏联的喀秋莎名气最大,它是122毫米口径炮弹,每一枚的重量在45.8到66公斤,需要三个人才能填装,即便是另一款轻型火箭炮,重量也达到了40公斤。射程远、威力大,但是有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要有车辆进行牵引,必须要有弹药车跟随。而107火箭炮的火箭弹重量,每枚是18.8公斤,步兵行军,恰好可以每人携带一枚,即使是复杂地形和山路长途行军,也是可以承受的。那么对比一下,再看比利时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火箭弹的型号,不管是51mm口径还是70mm口径,弹头威力又显得小了。

    再有一个人性化的原因,就是12管火箭炮拆成单管之后,每个单管重量23公斤,长度0.9米,其他零件拆解之后全都不超过30公斤,而且必须符合“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重心贴身”四原则,这上不过颈是便于抬头,下不过臀是便于跨步,宽不过肩是便于通过,重心贴身是防止扭腰。一切都是以方便非机动运输为前提。

    可以组成双管、四管、六管、八管的发射组合,这一次同样是按照28支发射管,可以形成四支单管和两只12管组合,以复制六方向同时打击的战术,再携带250枚到300枚火箭弹,的确一个营的兵力就足够了!

    所以说,看上去简陋甚至丑陋,沾上泥土后简直分不清是武器还是农具,但是并不会影响107火箭炮畅销世界60年,因为它是最适合游击战和特种战的世界级火箭炮武器,没有之一。

    (三)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想法在里面,那就明白了,苏联和英美这种早就采用摩托化和机械化的国家,应该是看不上这些武器的!”蒋介石听完汇报,觉得这次比较好解释,关于“流星”空对空火箭弹,是需要隐瞒采用无线遥控引信这个细节的,对
>>>点击查看《让子弹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