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阴司笔录 > 阴司笔录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21章 魔与魔障(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阴司笔录 章节目录 第421章 魔与魔障(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他是一直有魔障的,心经看不透,佛缘无处寻,这,就是魔障。”

    他的这个例子,让我眨了眨眼,这个我听懂了。

    “何为魔?魔是自私自利,若是说,我用魔的术法救人,那你依旧不是魔。那何为魔障?字面儿解释就是,这魔给你设下的障碍。所以,你觉得相同吗?”

    玄猫禅看着云海,看得出来,它陷入了沉思。

    其实,这云海没有说错,这魔障,还真的是说修行人于修行中由恶魔所设的障碍,也可以说由别人所致的波折,磨难。

    还可以说是一个人对某一样事物十分着迷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痴迷或犯神经。

    所以,这云海说的倒是实话,至于说这魔…

    我看了眼随着云海的言语而翻动的天书,默默的看着。

    魔,其实是佛教中的恶魔,一般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

    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这也就是为什么云海说魔,魔障其实是相同的原因。

    在原始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们的首领名叫波旬,出于嫉妒,曾经企图阻止释迦牟尼证悟成佛。

    在释迦牟尼开始传教之后,也曾经多次扰乱僧团弟子。

    佛教认为,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

    因此,在内心中的不安、愤怒、贪心等烦恼,都能被称为魔。

    这个也是云海说的七情六欲的原因,我这个两相对照,心里有了一个自己的认知。

    魔罗之略称,魔罗意译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

    它可能源自于古印度神话中的阎摩。依《梨俱吠陀》所述,阎摩为死神,住在天界,他已克服死亡,为亡者引路。

    但魔字,自古来翻译的经论,都作磨是从石。

    及至梁朝武帝的时候,说魔字,应当从鬼,不可从石,因为能逼恼人的原故。

    不过魔字从石从鬼,都无妨碍,因为古今字样的判别,其实同一梵音的意义。

    魔字,古译经论多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以其为能恼人者,遂改作魔。

    预先来扰乱,令行人不得成功,这样叫做杀害者,亦名波旬。

    其实有四种魔的区别:三界内的众生都有贪瞋痴等烦恼,名烦魔。

    轮回六趣受生死,名五阴魔。

    一期生死之间,那个免得掉无病,即是 病魔。

    内心邪念,外魔得其便,名天子魔;这是界内的四魔。

    还有出三乘圣者,尚有无 明尘沙变易生死,亦有微细的四魔。

    依止观魔事发相,有捶惕鬼、时媚鬼、魔罗鬼,千变万状,破坏行人。

    若果对治时 媚鬼,知何时,呼其名字,魔即隐去。

    总而言之,行人无论见什魔境界,不起分别好丑。

    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楞严经说:“不作善境界,不落群邪。”就是这个道理。

    平常所说:道高一尺,魔越一丈。

    从这话中,就可见得修道用功的人艰难,培养道的不容易。

    非有九牛二虎的功力,不折不挠的精神,勇猛莫怕的态度,坚固不动的心念,决定无变的意志。

    动辄被魔境的牵动,被魔境的逼恼,被魔境的纷扰,被魔境的缚束,被魔境的颠倒,被魔境的错乱,被魔境的笼罩,被魔境的丧身,被魔境的失命,被魔境的戕害了。

    所以在没有学道的以前,必须知道魔境的正义和各种的害处。

    正义和害处既然明白,还要修习对治魔境的方法。

    倘是不明白,乃学道起来,到很危险,难免陷阱坠坑。

    我看到了这些,突然看着云海,我笑了笑:“和尚,谢谢了。”

    “哎呦,这一声谢,我担不起,这不过是我应该做的。”

    玄猫禅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云海,也笑了笑。

    “你明白这大和尚的意思了?”

    “明白了。”

    我看着云海,笑着说:“我确实要谢谢,这是让我避免了以后的魔字。”

    “不是以后,是现在。”

    和尚笑眯眯的说着,我听了微微侧头:“为何这么说?”

    “你这次,入了特殊的境界,是机缘巧合,可是你的机缘巧合好坏参半的代价,让你容易产生一种…魔障。”

    这话,我依旧是没懂,我确实有愧疚之意,可是怎么会有魔障?

    他见我这样,笑着说:“没懂?”

    我摇头,他正了正身子,问我:“魔障知道了吧?”

    我点头,他见我知道了,就继续说了起来,而这些东西,让我有些天旋地转。

    首先要先辨别这魔障,或者说是入了魔障的状态。

    第一,若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

    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也都是穿凿附会。
>>>点击查看《阴司笔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