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龙争大唐 > 龙争大唐目录 > 正文 第三百五十四章京师之倒刘行动(六)(第3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龙争大唐 正文 第三百五十四章京师之倒刘行动(六)(第3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的话头,冷着声道:“尔身为朝廷之大员,须知朝廷之法度,依仗权位强闯大理寺已属不该,身为涉案人之父,不知避嫌,反倒强用权势以关说案情,更是制法犯法,罪无可恕!”萧瑀的话说到这儿,不待刘洎出言解释,扭过身子,对着高坐上首的太子李治行了个礼道:“老臣启禀殿下,臣以为侍中刘洎,行为乖张,滥用职权,其罪非小,老臣恳请殿下谕严究其罪,以儆效尤!”

    “这个……”对于萧瑀的请求,李治心里头虽是恨不得一口就答应下来,可脸上却故意装出一副犹豫不定的样子,拿眼看着始终默不作声的黄门侍郎诸遂良。

    能扳倒顶头上司刘洎固然是诸遂良一直以来的心愿,然则若是能不正面出手的话,诸遂良还是不想轻易动手,眼瞅着此时老萧同志都已经将该说的话都说清楚了,诸遂良本打算袖手旁观来着,可一见到李治那副不死不活的样子,诸遂良便是一阵头疼,心中明白李治这是故意要自己出面,以便将他诸遂良彻底绑上东宫的战车,只不过明白归明白,似这等紧要关头,也实是容不得诸遂良犹豫的,是故,尽管满心眼里不痛快,可诸遂良还是站了出来道:“殿下,老臣以为萧中书所言有理,然则考虑到刘侍中爱子心切,有些失度也是人之常情,然则如今案情未明,须防有意外发生,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总有公判,一切须以朝廷之律法为准绳,老臣相信,若是由孙大人主持大理寺,定可将整个案情查个水落石出,在此期间,刘侍中还是先回家中避避嫌疑的好,此老臣之浅见耳,请殿下明断。”

    相比于老萧同志那个大炮车,诸遂良显然就是一老滑头,一番话弯弯绕绕地说将下来,其实跟老萧同志的主张也无甚太大的区别,只不过语气上委婉了许多,也给足了刘洎面子——按朝廷体制,要想追究刘洎的责任,并不是太子李治能说了算的,更不是老萧同志能决定的,这得由李世民才能作得了这个主,就算要治罪,也不可能在案情没明了之前便入人以罪,也只能是先停了刘洎的职,待调查完案情之后,还得上报李世民那头去拿主意,很显然,老萧同志所言立马追究刘洎之责任是行不通的,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先停了刘洎的职权,至于刘洎被停职之后,这个案子怎么查,查到何种程度,那可就很有文章可做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是么?

    李治并不傻,尽管他很想按着老萧同志的意见来办,一了百了,省事得很,可心里头却明白诸遂良所言才是正理,既能达到掀翻刘洎的目的,又不会落人口实,不过么,此时李治对于案情本身着实不是很有底气,无他,整个案子本身就不是他李治构思出来的,内里有甚蹊跷,他也不是太清楚,再者,李治对于孙伏伽很了解,知道此老不是那种因私废公之人,尽管先前跟刘洎闹得不可开交,然则,真到了办案之时,孙伏伽绝对是依法办事,断不会有任何公报私仇的想法,是故,李治心里头还是颇为忐忑的,可如今事情都已经进行到这个份上了,不进也得进了,略一沉吟之后,李治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孙伏伽,很是和蔼可亲地道:“孙大人,此案关系重大,非得您老亲自把关不可,唔,为慎重起见,本宫就给孙大人设个期限罢,十日之内如何?”

    相较于孙伏伽以往所审的巨案而言,眼下这桩军粮案其实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案子,现如今各种证据基本都已到手,别说十日,便是三、五日之内,孙伏伽也有把握审清,可为了慎重起见,孙伏伽也不敢将话说得太死,此时见李治给出的期限尚可,倒也没推辞,点了点头,拱手道:“老臣遵命便是。”

    “好,那就这样定了,在案情理清之前,就请刘侍中先委屈一下,暂时回府修养一番,待得案子明了之后,再行定夺!”李治话音一落,也不给诸臣开口的机会,起了身,转入了后殿之中。

    李治这么一走,这事情便算是彻底定下了调子,诸臣也无法再多说些什么,全都退出了显德殿,各自回府安排相关之事宜不提……
>>>点击查看《龙争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