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家父汉高祖 > 家父汉高祖目录 > 章节目录 第302章 寡人曾作《论贵粟》,文成天下惊(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家父汉高祖 章节目录 第302章 寡人曾作《论贵粟》,文成天下惊(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刘长乖巧的坐着,时不时拾起头来,瞥太后一眼,随即又

    低下头。

    周昌傲然的站在吕后的身边,脸色有些得意。

    吕后很安静的翻阅了刘长面前的奏表,没有说话,她看了许久,方才开口问道:“长?这天下臣子如何得罪你了?”

    “啊?不曾得罪啊。”

    “那你为何想要累杀他们呢?”

    刘长委屈的说道:“怎么会是累杀呢?寡人勤勉治政”

    ”长啊当初秦王欲建立不世之盛世,故而疲民如今,你要做的,比起秦王也毫不逊色啊饭要一口一口吃,狼吞虎咽,你也不怕被噎死?”

    “阿母,别的不敢说,就这吃饭啊,寡人可是行家,从不曾噎着”

    “闭嘴!”刘长再次低下了头。

    吕后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不要给我装糊涂你还没那本事,群臣老矣,受不起你这般折腾,天下百姓也需要休息,经不起你这样的乱政,

    三年之内,不许施新策!”

    "三年???”

    刘长大惊,他急忙说道:“阿母,寡人得趁着国内大臣还在的时候,尽快将诸事办完啊,他们都老

    了,再过三年,谁知道他们还有几个活着的,到时候寡人无可用之人,那该怎么办呢?”

    刘长说着,又看向了周昌,“周相,您说呢?”

    一时间,周昌也搞不清自己是该多谢大王的重视,还是该举起拐杖往他头上来一下。

    到最后,他只能是吹着胡须,恼怒的说道:“若是大王能少惹些事,或许老臣还能多活几年!”

    “竖子!安敢如此咒骂大臣?!”

    吕后破口大骂,刘长再次委屈的低下了头。

    吕后最担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刘长的重情,一个就是刘长的急功近利。她摇了摇头,无奈的看着一旁的周昌,温和的说道:“请周相勿

    要怪罪往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

    唯!"

    周昌得到了太后的支持,那一刻,他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刘长无奈,他急忙从案下搜出了几篇文章,交给了太后和周昌,他严肃的说道:“阿母,寡人并非是乱政,你们可以看看,这是寡人接下

    来准备实行的政策,这是《论贵粟》,寡人多次前往地方,感受到地方的艰难,苦于国库粮食紧缺,故而做此论!”

    ”三年之内,不行他策,这如何能行?就是不施行别的,这论上的政策是一定要执行的!”

    吕后也没有急着反驳,反而是认真的看起了这论。

    周昌也是皱着眉头,看了起来。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吕后读了起来,很快就皱起了眉头,“这是你写的??”

    “自然是寡人所写!不信你们看字迹啊!”…

    这字迹确实是刘长的,整个庙堂里,除却刘长和刘勃,没有人能写出这么丑的字,可惜了这文章,竟然是用这个字来写。

    周昌和太后越看越是惊讶,这论写的实在太好了,摆事实,讲道理,前后相承,步步深入,明允笃诚,强志成务其中政策有重农抑商、入

    粟于官、拜爵除罪等等,写的十分详细,有据可循。

    太后和周昌怎么都不相信这是刘长能写出来的东西。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

    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文章内表达了对如今大汉农桑情况的深深担忧,这真的是这种竖子能写出来的?

    看着他们眼神里的质疑,刘长却大声说道:“寡人贤王也,荀子再传,岂能没有这般情怀?”

    两人沉默了片刻,吕后没有开口,周昌却不由得夸赞道:“此大汉开国第一论也!”

    “大王大才虽做事过急,可大王也有贤王之资啊!”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周昌对这文章是越看越满意。“这政策倒是可以施行!”

    听到周昌的夸赞,刘长忍不住笑了起来,“仲父说的好!阿母觉得呢?”吕后眯了眯双眼,“此论倒是不错,可以施行。”

    刘长得意的说道:“天下人多看轻寡

    人,以为寡人乃是不学无术之”

    就在刘长正在吹嘘的时候,有几个年轻的属吏批阅完好了奏表,送到这里来,晁错也跟着他们走了进来,放下了奏表,拜见了在座几人,

    随即,晁错抬起头来,笑着问道:“大王,我那
>>>点击查看《家父汉高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