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最后生机 > 最后生机目录 > 第一部火星不是伊甸园 第七十一章 关于地球(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最后生机 第一部火星不是伊甸园 第七十一章 关于地球(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可能。我们目前除了搜索外,还主动发射信号,这些信号不单是正对中国的火星局,除了微波通讯,还用上了低频无线电信号,如果美国或俄罗斯方面能接收到,他们必定会有回音的。”吕雄雪立刻赞同了黄伟宏的说法。

    魏中华没有吭声,黄伟宏的话虽然是随口说的,但也给他一个提示,他在心里真的活动开了,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由此推测出:剩下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傅平把可能要发生的灾难征兆预先隐瞒了。

    但傅平为什么要隐瞒呢?他必另有考虑。

    的确是如果傅平早把征兆公开的话,我们不会这么镇静,我们会冲着话筒对傅平吼叫,要求立即返回地球。可现在向谁吼去?傅平的做法是孤注一掷,而我们只能背水一战。地球不会灭亡,人类顽强的生命也不会灭亡,六千五百万年之前就是恐龙灭绝了,但生命最终还是留下来了,并且人类这种智能生物最后主宰了地球,现在准备主宰火星。人类不能退缩,让火星上的人蒙在鼓里,自力更生,这也许是傅平要隐瞒的目的。

    因此魏中华估计地球确实出现了某种不测,沿海的大多数设施被毁,人们只能放弃许许多多的科学成果,逃离海边,涌向西北方的高地和山区。

    “但如何会产生这样的灾难呢?又没有小行星的撞击。”金甬波惴惴不安地说,因为陨石撞击事件给她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我们这儿遭遇了陨石撞击,不能说地球没有受到小行星的攻击。在上个世纪里就有二次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1)。二十年前引起人们恐慌的阿波菲斯(2)距离地球不到三万千米,还有彗星等其它暗物质与地球相撞,我们可能没有检测到,”鲍尔顺着金甬波的说法,说了自己的见解:“小行星撞击后,引起火山,地震,海啸,海水汽化,大量白色水汽和尘埃蔽天遮日,笼罩地球,冷却地球,造成冰河期提前到来。但从时间上来看,不可能这么短暂。我们也没有观察到。”

    俞志广坚持自己的意见继续说:“我们的成像仪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种迹象,更不可能是小行星撞击。但灾难已经发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了。我还是认为这多半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后果。我三年前在南极圈海洋考察时,就认为各个国家为了大肆抢夺资源,南极被过度开采。初步估计在维多利亚地开采了三百万吨的煤矿,足以完全破坏了东南极冰盖;罗斯海和威德尔海(3)的石油开采量达到一百亿吨,成千上万的冰架冰川离开南极大陆成为冰山,飘浮在海水上,最后消失在赤道附近,还有磁铁矿的开采,如潮水般的旅游热,更是在南极盖起了大批楼房,企鹅几乎不见踪影,人类的这些活动融化了南极冰盖,我为此发表过《南极的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的不可逆转》论文,呼吁全世界各个国家。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临了。”他为自己当年那篇精彩论文的先见之明,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我想应该惩罚最先开采南极的国家。”吕雄雪冷不令丁地提议道。

    “谁最先开采?”大家猜测着。

    “美国?”

    “阿根廷?”

    “智利?”

    “新西兰?”

    “澳大利亚?”

    “……”

    “一开始是暗地里偷偷开采,谁能确定哪个国家最先开采?为了争夺资源,还差点暴发世界大战。虽然这是政治家的事,但我们作为科学家仍然要谴责那些对地球环境造成恶化的政治家们。”俞志广仿佛变成这场辩论的主角。

    “这有什么办法呢?不开采也不行啊,工厂的机器,人们开的汽车,乘的飞机都需要能源,冬天取暖需要能源,高质量的生活就需要各种资源。”鲍尔不同意地说。

    “这是人类为了过度贪图享受所带来的资源荒!”俞志广反驳地说,他知道鲍尔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说话的。“那么《京都协定书》(4)又是谁最先破坏的?哥本哈根会议(5)后,各个国家是否严格按照会议精神去做?人们倡导的低碳生活结果又做得怎么样?”

    鲍尔针锋相对地说:“那么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偏要做一个苦行僧?如果不去享受,就一定要受苦?这活着有什么意思?就算在火星上,我们不都是一个苦行僧?我们每天人均消耗的能源不比地球上少,而且是除了太阳能风能和部分水源,其实都依然在消耗地球上的资源。”

    “但碳排放是在火星上,另外这也是为了科学考察,为了地球。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的,因此我们来到火星是为了将来人类移居火星打下基础,或者利用火星的资源,运输到地球上。”唐伟宇总结地说。

    “越发达的国家占用资源越多。这点不能否认吧。”吕雄雪愤愤地说。

    “印度和中国人口众多,消耗的资源自然最多。”鲍尔据理力争地说。

    “你的说法不正确。”吕雄雪批驳道,他一般很少发表言论,但他对鲍尔理直气壮的说法很生气,所以他加重了语气说:“在资源消耗上应以人均来衡量。你总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人口太多,为了达到减少资源
>>>点击查看《最后生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