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十二章 平夏城修整(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章节目录 第七十二章 平夏城修整(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焚烧销毁。当时众人觉得可行,于是就照做了。光是这些党项人的耳朵,在平夏城里就已经堆积如山,蔚为壮观了。

    在俘虏营中,郭成和折可适也看到了被俘的李乾顺,俩人只能抽出部分士兵,重新划定了一个俘虏营,把包括李乾顺在内的一干党项贵族大官们另行关押,优待起来。

    武植交代刘仲武、种朴和王舜臣把众人的杀敌功绩详细地收集统计呈报上来,并汇总成册。

    武植抽空给章楶写了一封信,阐明自己对当前敌我态势的看法,并强烈建议章楶赶紧调兵谴将占领天都山、剡子山和没烟峡等地,修筑堡寨,把国境线往前推进;同时协同熙河路大军,趁西夏如今内乱国力空虚之际,趁势进攻平定河湟地区,把河湟地区据为己有,开辟大宋朝的牧马场,务必把河湟地区、天都山、剡子山和没烟峡连成一片,扩大大宋朝的疆域。河潢地区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历来盛产战马,是天然的牧马场,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掌控者提供优质的战马。得了河潢地区,就可以进一步削弱西夏的国力,壮大宋朝的骑兵实力,这样的大好机会可不能白白错过了。在信件末尾处,武植还特意加了四个醒目的大字:先斩后奏!

    写好信,武植立即派出赤卫营的得力斥候,快马加鞭把军功名册和信件送往渭州,交给章楶。

    渭州城里,泾源路署衙大厅,章楶正杵立在大大的沙盘前发呆,沉思不语,旁边的一些文武官员正在轻声细语地处理手头的事情,不敢高声喧哗。

    自从天都山大捷的惊喜中缓过神来后,章楶就立即派出亲兵加急赶往剡子山,催促钟傅众人加快围歼剡子山敌军的进程,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天了,还没有收到任何信息,连闻讯追击党项后撤大军的一万骑兵也还没有任何消息反馈,他心中着实有点焦急不安了。

    “报!剡子山大捷!剡子山大捷!”突然署衙大厅门外传来一阵高呼,随其一个风尘仆仆地斥候高举着右手中的捷报,冲进大厅,嘴里还在兴奋的连连高呼:“大帅!大捷!剡子山大捷!”

    章楶听罢心头一震,喜上眉梢,连忙快步上前,接过斥候手上的捷报,迫不及待地阅览起来。迅速看罢,章楶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剡子山的敌军终于也被解决掉了,此役伤敌无数,毙敌两万余人,俘虏敌军三千余众,缴获战马三千余匹,牛羊无数,此役西北禁军伤亡也比较大,但总算是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个胜利虽然比不上天都山大捷的战绩,但战果还算辉煌。

    看罢捷报,章楶也终于明白三天前围攻平夏城的党项大军为何要莫名其妙的撤退了。当时他正好在平夏城附近的固原视察军情,乍听到小梁太后和李乾顺已经开始撤退时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明白党项人好端端地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撤退了?当时虽然疑惑不解,但他还是果断下令,及时拼凑出一万骑兵,火速赶往平夏城方向追击敌人,至于追击效果如何尚未可知。

    高兴之余,章楶走到大沙盘前,兴奋地拿起桌子上的红旗,亲自插在了代表剡子山的沙堆上,以前代表天都山的沙堆上的代表胜利的红旗也是他亲手插上的。

    插上红旗后,章楶把目光投向代表平夏城的沙堆方向,蹙眉不语了。他心里明白,虽然党项人在天都山和剡子山折损了六万多人,而且都被打散了,但党项大部分的兵力还掌握在小梁太后和李乾顺手里,姚雄和姚古的两万兵马与追击的一万骑兵是阻止不了党项人撤离平夏城的,待他们顺利撤回到西夏境内,章楶就鞭长莫及、无可奈何了,过不了多久又将会死灰复燃,重新成为大宋朝的心头之患!

    章楶心中暗自扼腕叹息着,不能竞全功,还是兵力不足的原因啊!遗憾之情顿时抵消了剡子山大捷带来的喜悦。

    本来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打算等天都山和剡子山两地都结束战斗后,再命令左右两路大军同时一起挥师南下,反包围小梁太后和李乾顺大军,来个瓮中捉鳖,即使动不了小梁太后和李乾顺,至少能把更多的党项人永远留在大宋境内,更大的削弱党项人的兵力,现在看来此计划是完全泡汤了,以后行事肯定又要大费周章了!

    章楶看着大厅里正在欣喜庆祝的众文武官员,摇头叹息,心中有点懊丧。
>>>点击查看《穿越武大郎之救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