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章 青葱岁月(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章节目录 第1章 青葱岁月(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前言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正秋(下称“林”)为杭州乃至浙江地方史研究与经济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杭州这座城市的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其教学与学术经历,或许,可以窥探到人们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向文化科学进军的一个侧面,一个人的足迹,可以佐证一个时代的进程,与众不同的是,他把自己从事的学科与现代建设联系起来,做成为公众服务的工具,而备受各方关注。

    有道是“作文先做人”,林教授走过的学术道路,或许,值得后辈引为楷模。

    笔者多次采访他,林侃侃而谈,说了许多在学术与教学生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心声。本书内容出处,除了笔者自己多次采访林教授以外,还研读了他的著述,参考了各地报刊访问林后所写的通讯报导,将他断断续续对记者的谈话融进了本书。

    在内容安排上,均在解释里注明了出处。

    林说,除了教学以外,我对杭州城市史的研究,与文史创作应当发端于一九七八年的最初那几篇论文《南宋杭州的城市经济》(1978年2月)发表在《杭州大学学报》;

    《五代十国时期的杭州》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3月)刊出;

    另一篇论文《古代的杭州》刊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12月),还有《南宋时期杭州的经济文化》发表在《历史研究》(1979年12月)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林正秋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级劳动模范和浙江省级劳动模范等,他的论文与著述无数次获得省、市社科类著作的各种褒奖,成为杭州十大文化人物之一(见附录),一直到今天(2021),在漫长的数十年执教与创作生涯中,编撰了三十余部专著,数百篇论文,培养了成千上万个学生。

    大致上说,除了教学以外,学术成果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对杭州史的研究;

    二是对南宋都城的研究;

    三是对旅游文化的研究;

    四是以史学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而为现代建设服务。

    有研究认为,林正秋在一生的研究与创作活动中,敢为人先,潜心钻研地方史,将史学研究应用于现代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杭州史研究创立了十二个“第一”:

    文革后,第一个颠覆了教课书上对南宋的定论;

    第一个在内地大学历史系创立地方史课程;

    第一个提倡在杭州恢复“宋菜”;

    第一个开设“旅游文化课”;

    第一个提出以本土文化为主导开发旅游;

    第一个在市民中普及南宋文化知识;

    第一个提出开发南宋皇城遗址与御街;

    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工具促进城市发展建设;

    第一个提出开发杭州西溪旅游文化;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倡导恢复以宗教文化带动的旅游业;

    第一个提出以爱情作为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品位来吸引游客;

    第一个挖掘“宋酒文化”并应用于市场。

    许多人未敢涉足的领地,他斗胆尝试进入,成为首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注1)。

    在实践中,林正秋对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三个要求,即,“新、深、实用”。

    “新”是指内容新,采用新发现、新史料、新观点、新考古研究成果,而非人云亦云;

    “深”,做学问一定要沉下去,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对某些现象主张放在当时社会的政经、军事、文化大背景下去思考,并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知其所以还要知其所以然。

    “实用”,也就是古为今用,让地方史研究直接应用于地方上的经济建设。

    他将自己的研究放在时代进程的大视野中,地方史与现代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建设服务、为现代社会所用。他的研究成果难道不足以说明,改革开放以后,林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点点滴滴的发展与杭州的“申遗”成功不无关联吗?人们可以从本书中窥探到杭州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后进程中的许多细节。

    注释:(注1)见《林正秋,一位公共学者》载《浙江故事》2017年浙江作家协会编。

    (作者与林正秋教授在林的寓所2017)

    第一章青葱岁月

    一九三六年仲秋,林正秋出生在浙江温州鹿城区花柳塘一个店员的家庭,长辈给他取名“正秋”初衷,或许,正是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父亲叫林锡华,一九一三年出生,读过五、六年私塾,后到谭德华柠麻店当学徒,又到庞源顺柠麻店打工。

    一九五一年,柠麻店歇业,林锡华失业在家。从五一年到五八年这段漫长的岁月,锡华靠做水产流动小贩谋生,日子过得相当艰辛。儿时的林正秋意识到,父亲在外做工赚点辛苦钱,养家糊口相当艰难了,能够供养自己进入温州第六小学(今城
>>>点击查看《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