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大明公务员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公务员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

    总之,日本市场的打开,已经成为解除辽东危机的良药。

    日本的金银成为辽东工业体系最好的润滑剂。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市场在,何夕不用担心辽东工业体系运作的问题了。至于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不过,何夕也在心中记下一个个问题,首先,是人才问题。这个是硬问题,不好解决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硬功夫,很难有取巧的余地。但,也不完全是没有其他办法,必须等下一代人培养起来。

    比如扫盲。

    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其次,就是技术问题。

    何夕之前,一直将现有技术落实。比如,钢铁厂,纺织厂,机械厂,船厂,等地方都没有关键性的技术突破。而何夕并没有减轻这方面的关注。

    而且他有预感。蒸汽机这一个关键技术,已经将要喷薄而出。

    一方面之前各种技术的积累。另外一方面,生产方面各种技术积累,也在渐渐完善。

    否则的话,一台两台蒸汽机,对大明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大明需要的是,数以百计,乃至更多的蒸汽机。

    何夕觉得要在这上面下工夫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千里从外面进来。在何夕的耳边轻轻说了几句。何夕一愣,说道:“稍等片刻。”随即,何夕看了一眼姚广孝。

    姚广孝顿时会意,跟随着何夕走了出来。

    王千里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何夕。何夕看过之后,递给姚广孝,何夕按在栏杆上,轻轻拍了几下。

    姚广孝说道:“看来,京师风云将起。”

    何夕说道:“何以见得。”

    姚广孝说道:“陛下召见诸王回京,太子一直想清理北方诸王。这一次,陛下估计要给太子站台。另外,解缙与丁显两人论战这么长时间。也有一个了解了。宋国公镇守北平,也有好几年了吧。”

    “宋国公毕竟不是魏国公。”

    何夕说道:“你的意思是,要大调整?”

    姚广孝说道:“很有可能。而且我总觉得这背后有太多的因素,天心难测啊。”

    何夕沉默片刻,说道:“知道了。”

    随即又进入了内室。

    何夕等所有人都汇报完了,咳嗽两声,说道:“大家都知道黄大人,要去京师任职。今后黄大人的担子,就由杨士奇担任了。另外刚刚的消息,陛下召见北方诸王,还有日本,辽北大捷的有功之臣入京,某不才,亦在其列。未来有一段时间,我不会在辽东了。大家各安其位就行了。吴侯,刘大人,今后辽东就交给你们两人了。”

    不是何夕信任这两个人。而是朝廷规章制度如此。

    何夕这个巡抚,本来就是临时设置的。如果没有巡抚的话,辽东的一切本来就应该由辽东都司都指挥使负责,再加上辽东文官之首,也就是辽东按察副使辽阳知府。

    不过,这一段时间,何夕也看清楚了两个人。吴高这个人,只要中枢不出现什么大变故。他就不会做出什么让何夕惊讶的事情,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是最谨慎的人。

    而刘璟这个人,其实更愿意远离朝廷,去给自己做一些实事。

    他也不会做出一些有的没的事情。

    ------

    回到家中,何夕本来想与安庆公主说着一件事情,却不想看见了杨震。

    杨震自从外东北回来。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辽东,更多时间在营口,在旅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玄洋社规划最好的商业模式。虽然说,而今从北方收皮毛,药材,南方运粮食,工具等等东西。虽然可以盈利。

    但是在杨震看来,并不是最赚钱。

    一方面,经营辽东。将原本临时的据地,加强,变成固定的据点。另外一方面,就是尽可能选高价值的商品。此刻杨震一切都准备好了。准备再次起航。在此之前,自然要来这里汇报一下。

    何夕到了,自然也要听听,也没有打断杨震的话,而是从后面走到一边坐下椅子上。

    杨震自然要想起身行礼。

    何夕说道:“你接着说,我听着就行。”

    杨震说道:“是。”随即杨震继续说道:“皮毛已经处理好了。并在营口建立一个皮毛作坊。已经从内地请来几位大师傅。这个产业就能做起来。”

    何夕忽然来了兴趣,说道:“在营口开作坊的人多吗?”

    杨震沉思片刻说道:“并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皮毛硝制的。之所以在这里,一是东北的皮毛比较多。二来就是辽东的盐便宜。”、

    盐作为一种原材料,不仅仅给人吃。在工业上也是有用的。在硝制皮毛这一件事情上,需要大量的盐,而辽东的盐价,要比关内盐价低太多了。

    一核算成本,自然发现在辽东设立作坊比较划算。

    何夕说道:“哦。你继续说吧。”

    何夕内心之中,其实希望工业模
>>>点击查看《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