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调教大唐 > 调教大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14章 没得商量(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调教大唐 章节目录 第114章 没得商量(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唉,社稷痛失顶梁柱啊,卿还请节哀,本宫准你即刻赶赴代州,来人,准备好三千贯飞钞,让薛

    卿带上。”

    尽管很舍不得让薛讷离去,奈何,这是孝道,不能阻止,李贤也只能含泪准了。

    “谢殿下隆恩,微臣告退。”

    薛讷明显心急如焚,根本没在意赏赐的多寡,在重重地磕了个头之后,便即就此退下了堂。

    “呼…….”

    望着薛讷离去的背影,李贤有些烦闷地长出了口大气,

    要知道他本来还想着等水师那头完成了新舰适应后,便即挥师东瀛,马踏富士山。

    但现在,这计划闹不好就得落空了一就目下来看,除了薛讷之外,就没人可以在他征战东瀛时,

    稳守辽东。

    一句话一能力够的,资历、威望不足,资历够的,能力又不足。

    若是王方翼还在麾下,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奈何,高句丽故地已经与辽东彻底切割了。

    “殿下,薛将军此去丁忧难免,骑军统领出缺,须得尽快拟定继任人选,以免争端。”

    尽管看得出李贤的心情不是太好,奈何事涉军心稳定与否,魏思温却是不得不从旁提醒了一句。

    “嗯,卿看何人合适?"

    骑军倒是好解决,无论是李图鲁还是李多祚,都是难得的骑战高手,他俩谁上任,李贤都能放心。

    但现在,根本问题不是骑军,而是整个辽东军该交给谁来统领

    “李图鲁粗中有细,个人武勇也只在薛将军之下,微臣以为当可胜任。”

    魏思温总掌军略,对下头的诸将之才干,自是心中有数。

    “也行,那就先让他试试好了,步军这头让徐进先管起来,大局方面,就辛苦卿总揽了。”

    没有合适的领头羊,那就干脆来个集体领导好了,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到时再看怎么调整也罢……

    契丹与奚族按说都是营州都督张玄遇所管辖之民,但,在李贤的威势面前,张玄遇根本不敢露面,

    甚至连派使者过问一下战事都不敢,就只猫在柳城装聋作哑。

    没了此人的干扰,辽东军的撤兵行动自是相当的顺遂一在派出骑兵收拢了两族各部落民众后,李

    贤便即率部迤逦地往辽河边撤。

    只是,在半道上,高宗的诏书到了,要求李贤不得对契丹、奚族擅动刀兵。

    但,这诏书无疑已是马后炮了。

    李贤上本言称奚族已降、契丹已灭,两族民众将会迁往辽东,并全部改汉姓、入汉籍,从此后,再

    无契丹与奚族。

    “媚娘啊,贤儿这事办得其实并不差,是朕的诏书到得迟了,姑且就这样也罢。”

    高宗本来就对契丹与奚族看不顺眼,之所以下诏,完全都是武后一力坚持的缘故,如今李贤既是已

    全胜,他当然不会见责。

    “陛下,臣妾以为贤儿将两族并入我汉籍一事太过荒谬了些,不止是那些羁縻州(府)会因此起疑

    惧之心,更令我汉人血统混杂不堪。”

    “且,两族百姓都是营州之民,无故被迁往辽东,怕是有所不妥罢,一旦各州都如此自行其是,

    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吗?"

    武后哪肯就此善罢甘休,要知道算上这近三十万人,辽东的人口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二百二十万。

    再算上辽东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随时都能整编出三十万以上的精锐兵马。

    而朝廷这头呢,因着去岁遭灾的缘故,火器工坊才刚有了个雏形,距离能量产还远着呢。

    一旦高宗有了个好歹,那,她该拿什么去对抗李贤的无敌铁军呢?

    所以,不管怎样,武后都绝对不能坐视李贤将契丹与奚族一口吞下。

    “唔,那就让张玄遇去跟贤儿协商着办好了。”

    高宗皱着眉头想了想,也觉得武后这话有那么点道理,不过,要他再下诏去呵斥李贤,那也绝无可

    能。

    他可不想方才刚有所改善的父子关系再次闹僵。

    “陛下圣明。”

    对这么个决断,武后当然不会感到满意,只是,这一见高宗脸上已满是不耐之色,她也只能另想它

    法了……

    三月二十日,辽东军全部撤过了辽河,其后数日,辽、西平两州各县都在忙着安置近三十万移民。

    困难当然不小,不过好在松辽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官府储备的可供开荒之地不少,空置

    民房也不缺突厥、契丹两族战俘这一年来可是在各县盖了不少粗胚房,倒也不愁安置不了。

    与此同时,昌图城的移民也已同步展开,各县抽调多子家庭中的成年次子、三子北上昌图,不单无

    偿给予土地、农具、耕牛以及足够生活半年的给养,还给予三年免税之政策。

    有鉴于条件之优渥
>>>点击查看《调教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