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章节目录 第1126章 会试新规,崇祯亲自出题(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等,其中重要的就是判语,这是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的掌握情况。

    所以说,会试录取的学子,不一定会判案,但一定是懂得律法的。

    第三扬则是考经史策五道,就是策论了,可以理解为定国安邦的见解了。

    换作以往,考官们最看重的是第一扬,可现在崇祯看中的却是第三扬。

    甭管他是不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等等,这些都可以慢慢磨炼,

    可若是连这种格局、想法都没有,即便是四书五经读的再好也只能当个知县、知府了。

    他翻阅了明以来所有策论题,说实话,若非是他穿越过来,接收了原主的知识,他估计连题目都看不懂。

    例如宋仁宗嘉祐六年的策论题目,只有四个字:浮费弥广。

    你得先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意义是什么,然后才能根据时务写策论。

    这还算是正常的策略题,若是遇见哪些奇葩的,那更是让人崩溃,诸如元朝的一道策论:商姓祭主丁卯九月生,宜用何年月日辰安葬。

    谁遇见这种题目不慌?

    只会死背诵儒家经典、只会写诗作赋的人,想进士及第?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想到这里,崇祯轻轻的摇了头,微微沉吟了一会儿后,提笔写了起来。

    五道策论一气呵成。

    崇祯嘴角挂着一丝轻笑,五道策论不说全军覆没了,至少九成都得乱写。
>>>点击查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