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重整山河到三国 > 重整山河到三国目录 >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出兵上谷(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重整山河到三国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出兵上谷(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有田丰和戏志才的帮助,所以老刘现在可以全心扑在军队的训练上,同时抽空为书院编写一些政治、经济、商业、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等方面的教材,供书院将来教授学生之用。

    轻骑兵的训练已经基本成型,有关羽、颜良和徐晃、太史慈等人在,基本不用老刘操心,而突骑兵则由于以前的训练不是很规范,主要是靠个人的训练来进行,因此老刘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突骑兵的训练上,首先他把训练方法交给了军中的几位军长、师长和团长等高级将官,然后再由他们下去具体执行。

    开始的守候,这些乌桓人很不习惯,但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从将官到士兵都开始体会到这种训练方法的好处,而且也使这些士兵开始改变以前喜欢单打独斗的习性,处处注意与队友配合,同时进行各种阵型的演练,使他们将来能在战场上熟练运用阵型来与敌人作战,这对提高整个突骑兵的战斗力有极大的好处。

    不过最令这些乌桓人着迷的,还是老刘发明的橄榄球,现在几乎戍边军中的每个师都有一支橄榄球队,训练闲暇之时,橄榄球赛已经成了这些球队每天必做的事情,而乌桓人天生体型比汉人高大粗壮,玩这种游戏首先就占了一些优势,因此在熟悉了橄榄球的规则以后,很快突骑兵中的几只橄榄球队对上轻骑兵或陷阵营时,往往是胜多负少,轻骑兵和陷阵营则只能靠着几员大将的出色发挥,才能在与他们的比赛中获得胜利。

    现在轻骑兵所有士兵的连弩已经配齐,而且在突骑兵之中,每个师也有一个团的士兵配备了连弩,这样至少在与敌人正面交锋时,可以把这个团摆在最前边来阻挡敌人的进攻,有了一千五百具连弩的方阵,即使四五千的敌人也不可能突破他们的防线。

    幽州书院目前已经开始招收学生,听说进了书院就不用花钱,将来还能在幽州的各级......

    官府衙门中谋个差事做,因此前来书院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由于那时候读书并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因此报名的学生中上有七十老翁,下有七岁孩童,没办法卢植再和老刘等人商量之后,只好又对学生加上了一条年龄的限制,只招收十二岁到二十五岁的学生,这才令前来报名的人群没有把书院的大门挤破。

    通过测试的学生现在已经有了二百人,他们之中除了大部分是幽州本地人,也有一些从冀州、青州、徐州甚至扬州慕名而来的学子,再把他们的食宿安排好以后,书院开始由卢植、已经从颖川赶来的郑玄、从兖州外黄县赶来的赵岐几人为他们讲课授书,传授几人所擅长的知识。

    为了尽快将上谷平定,使老刘能为将来的北伐做好准备,因此在戍边军训练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幽州戍边军于大汉光和四年的七月中旬,共出动了四万大军兵发上谷,由刺史刘备亲率大军,准备对难楼部落进行攻击。

    老刘没有忘了自己答应公孙瓒的事情,在出兵上谷之前,派田丰暂时去渔阳代理太守之职,而公孙瓒则来到蓟县,与老刘一起坐镇中军。

    同时老刘发下命令,由荀攸代行刺史之责,全面负责自己出征期间的幽州政事。

    为了防止难楼部落狗急跳墙,对上谷周围的几个郡县甚至幽州治所蓟县发动突袭,老刘在蓟县留下了一个轻骑兵师,一个突骑兵师,两个师的师长分别是太史慈和脱脱儿,虽然两人心中不高兴,但既然是刺史大人的命令,因此他们二人也只能留在蓟县,与都尉史阿一起,负责蓟县和周围郡县的防卫任务。

    老刘临走之时,怕他们大意轻敌,便再三叮嘱他们两人一定不要放松警惕,因为这里毕竟离难楼的老窝很近,而乌桓骑兵的行军速度也很快,用不了两个时辰就可以从沮阳赶到蓟县,这里可是幽州的治所所在,决不能被乌桓骑兵攻占,而他们二人的任务,一是协助史阿率领的郡国兵守住蓟县城池,二是在上谷周围的代郡、范阳郡和蓟县三地进行巡逻,防止这两郡遭到乌桓骑兵的攻击。

    二人这才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才高高兴兴的带着部队返回军营,执行自己的任务去了。
>>>点击查看《重整山河到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