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游戏小说 > 在路上 > 在路上目录 > 第二章 第二章(9)(第2页/共6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在路上 第二章 第二章(9)(第2页/共6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也不需要回答。人们只需要回想一下昨天晚上俱乐部庆功宴上主力队员们那一张张无法掩饰住疲惫的面孔,就能寻找到答案。

    但是这场比赛又必须赢下,绝对容不得丝毫闪失,不然之前的三连胜就变得毫无意义,俱乐部已经搞定的第七轮比赛也只能是花冤枉钱看个屁用不顶的热闹。

    关键是怎么样去赢这场球!

    用钱去买通裁判的法子是守门员教练昨天晚上提出来的,而且他也能和这场比赛的裁判们搭上关系,可今天上午他的朋友打电话来说,裁判们同时也收下了重庆三普的钱,所以就不好只照顾新时代一方。裁判们只能保证在比赛里一碗水端平,教两家俱乐部都不吃亏……

    这个情况他们都还没来得及和孙峻山通气哩。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比赛会在公平公允公正的执法下进行了,起码他们不必担心对手在背后使坏。

    守门员教练打破了屋子里的沉默,迟疑地说道:"要不,咱们多放半天假?"

    郑昌盛和戴振国一起摇头。恢复性训练对队员保持竞赛状态很重要,象现在这样放一天半假,已经让他们觉得训练时间不够,何况这一天半的训练里还得腾出半天来作战术演练和阵容调整。

    既然不能找出多余的时间给队员们休息,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战术,可这也正是屋子里气氛沉闷的原因。

    在碰头会开始时戴振国就提出改变战术,改打"五三二"阵型。他的理由是重庆三普大部分进攻是从中路发起的,"五三二"中的双后腰正好克制对手的特点,而自己还能拥有两个活跃的边路,既能有效地加强后卫线的防守,也能增加对对手的压力,况且球队恰好就拥有两个适合这种战术的队员,而这两个队员的能力,在前几场比赛里也得到考验……

    "高劲松没有速度,攻上去就下不来,下来了就攻不上去,让他出现在任何一边都会让阵型跛脚。"老教练毫不掩饰他对高劲松的态度,这个年轻队员能让整个球队的推进速度慢上好几拍,而快速反击是前锋出身的老教练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得分手段。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使劲闭了闭眼,嘴角也随之抽动了一下,这才又说道,"而且中场只设三个队员的话,我们就得在陈明灿和马成之间牺牲一个,这肯定会让我们的进攻再打一个折扣--他们俩都不能担当后腰的位置。"

    这些都是郑昌盛不采纳"五三二"阵型的理由,但是这些理由都经不起推敲。高劲松的速度的确不适合边后卫的角色,他还可以出任后腰或者盯人中卫啊,他在这两个位置都踢得不错;陈明灿或者马成会成为新战术的牺牲品,可他们又为什么不能为球队作出牺牲呢?

    戴振国委婉的反驳让老教练说不出话来。他耷拉下眼皮,一副思考的模样,却把目光暗暗地瞥向守门员教练。他希望他能站出来帮自己一把。

    但是这一次他失望了,守门员教练没有象往常那样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守门员教练什么都没说。但是在这个时候他的不发言,实际上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和立场。

    得不到支持的郑昌盛只好翻来覆去地强调一点,自从球队训练正常化之后,"四四二"阵型和与之相匹配的攻守平衡战术就一直为队员们所熟悉,假如现在突然改踢"五三二",队员们兴许连自己的位置都找不准哩。当然他也作了一些让步,那就是把中场的前后腰改为双后腰。但是他坚持认为,高劲松不是踢后腰的适当人选,因为高劲松对球的处理太草率,很多时候他都是随随便便地把皮球一脚踢到边路,然后让两个边前卫自己去寻找机会,而且他还很喜欢把皮球横向转移--这是老教练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很多转瞬即逝的机会往往就这样被他浪费了!

    守门员教练首先赞同了郑昌盛的看法,昨天的比赛里高劲松的速度劣势确实让球队丧失了一次打反击的绝佳机会。他把这件事提了出来,作为自己反对让高劲松出任后腰的理由--高劲松确实拖了全队的后腿,幸好最终比赛还是取胜了,不然的话,这次糟糕的反击能让所有人后悔很长时间。

    这一回戴振国没了言语。他记得那次反击,他当时还拍着大腿高声惋惜和咒骂哩。他甚至记得当时自己的心情,看着比高劲松后发力的青岛双喜十号靠着速度的优势硬生生超前再截下皮球,他恨不得立刻就跳上前去一脚把高劲松踹下场……

    郑昌盛不能同意高劲松担任助攻和防守任务都很繁重的边后卫角色,守门员教练不同意他担纲后腰,戴振国只好一退再退,提议让他充任盯人中卫。戴振国的理由很充分,大家都看见高劲松昨天防守青岛双喜十号队员时的情景,思路清晰判断准确动作也简洁果断,而且踢得很有头脑--他甚至都把对手挑逗得失去了理智,青岛双喜的落败和他们的十号队员被罚下场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提议也没得到郑昌盛同意:"不行。高劲松和关铭山缺乏默契,防守中难免会出纰漏。中卫这个位置上不能随意填减调换人手。"他就不信,戴振国会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戴振国这样说的目的无非就是变换个说辞来推动他的"五三
>>>点击查看《在路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