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漫漫帝王路浓浓美人情 > 漫漫帝王路浓浓美人情目录 > 第三卷 怒火 第四卷 交锋 第三十七章 水利(一)(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漫漫帝王路浓浓美人情 第三卷 怒火 第四卷 交锋 第三十七章 水利(一)(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老先生大喜道:“那简直是太好了,不瞒大人说,老朽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直到今日才算看到了一线希望。大人请进,待老朽将工程情况向大人细细解说。”

    老人的孙子突然向秦思远问道:“你是一个很大的官吗?你真的能帮助我爷爷?”他露出一副天真的神情,大眼忽闪忽闪地看着秦思远。

    秦思远微微一笑,说道:“叔叔的官不算很大,不过能够帮助你爷爷实现愿望。”

    那孩子突然拍着双手,跳着脚欢呼道:“太好了,爷爷再也不用发愁了!”

    老先生用溺爱的眼光看了孙子一眼,说道:“老朽管教无方,倒叫大人见笑了。”

    秦思远说道:“哪里,小兄弟天真可爱,晚辈喜欢得很。”

    一行人走进屋里,老先生也顾不得端茶倒水,就将秦思远等人引到案几旁,指着上面的图案说道:“大人请看,这就是花费了老朽一生心血的‘十方堰’水利工程图。”

    秦思远看了一眼,只见上面画着几条河流和不少建筑物,更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数字。他一时也看不明白,便说道:“还是请老先生解释一下吧,我们可都是这方面的外行。”

    老先生说道:“好吧,让老朽一一为大人等解说。”

    他用手指点在图上,说道:“‘十方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分水堤、淘沙堰溢洪道、吞龙道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建成后可以解决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水患,使锦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灌溉面积可达三百万亩,增加耕种面积一百余万亩。”

    “大人可能知道,鳘江和小金川河是上清江上游的两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蜀州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汶城进入锦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汶城鳘江东岸的翠叠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所以锦都平原虽然面积很大,土地非常肥沃,但真正利用的不到三成,其它的都浪费了。”

    “‘十方堰’水利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它的主体工程是将合流后的鳘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锦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的目的。为此,需要在翠叠山开凿一条通道,将水东引,老朽称这条通道为吞龙道,开凿翠叠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秦思远问道:“翠叠山的地质如何?开挖是否容易?”

    老先生说道:“大人问道了关键处。老朽曾经实地考察过翠叠山,山上都是岩石,开凿很不容易,不过老朽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加快工程进度,那就是以火烧石,然后以水浇石,使岩石爆裂。”

    秦思远点头道:“不错,是个好办法。”他想起自己创立的武功“冰炎击”,不就是利用冷热相爆的原理的?

    老先生继续说道:“吞龙道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吞龙道,这就需要在离翠叠山不远的鳘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鳘江流经小岛,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吞龙道流入锦都平原。这个小岛即为‘分水堤’,而西边叫外江,是鳘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分水堤’设计有一些密巧,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它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点击查看《漫漫帝王路浓浓美人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