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百一十三章 道衍论政(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国士 章节目录 第五百一十三章 道衍论政(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听着方氏和郑氏的宗老们窃窃私语,陈堪也不由得在心里面吐槽了朱棣几句。

    吐槽完,陈堪还是决定提醒一下这些宗老族老。

    “咳咳~”

    陈堪轻咳两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的身上,随即低声道:“大师兄,敢问这些长辈,该如何称呼?”

    方中愈闻言,懊恼道:“怪我,怪我,母亲去世,为兄心里不好受,都忘了给你介绍长辈。”

    懊恼了一句,方中愈急忙开始给陈堪介绍起来这些从宗族之中赶来的长辈身份。

    而方氏和郑氏一众宗老,听见陈堪主动问起他们的身份,急忙端起架子正襟危坐起来。

    陈堪是方孝孺的弟子,从身份上来说是他们的晚辈不错,但陈堪更是大明帝国的侯爷。

    一位侯爷,由不得他们不正经。

    方中愈开始给陈堪介绍一众长辈,陈堪便挨个叫了过去。

    不多时,便认了一堆叔伯,甚至连爷爷辈的老人也认了好几位。

    被陈堪这么一打岔,一群族老们也不再纠结关于郑氏的后世一事,转而小声的和陈堪攀谈起来。

    方孝孺有个弟子是侯爷,这事儿在他们老家宁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倒也正常,本身方孝孺就是吏部天官,在大明如果忽略掉道衍那个奇葩,他就是一人之下的存在,再加上教个弟子都能教出个侯爷,这样的事情光是听起来就是很大的谈资。

    更何况他们都是方孝孺的宗亲。

    家族之中出了这样的一个人物,那是天大的荣耀。

    更不要说还教出来一个牛逼弟子。

    以前陈堪只和方孝孺的子嗣来往,碍于身份的差距,他们不敢上赶着来和陈堪攀亲。

    今日既然陈堪主动认亲,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荣耀,说出去脸上都有光,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谈陛下的错处。

    一个个七嘴八舌的开口,生怕和陈堪搭不上一句话。

    而陈堪这么做,也不是非要去攀那些亲族,主要还是为方孝孺考虑。

    郑氏去世,方府每日的宾客来来往往,定然已经成为了锦衣卫的重点监控对象。

    这些族老宗老议论朱棣,朱棣是帝王,不会和他们计较,但难免将这笔账算在方孝孺身上。

    朱棣的小心眼和阴阳怪气,他可太了解了。

    现在朝廷还离不开方孝孺,士林也只认方孝孺这杆大旗,所以朱棣再不爽,也只能和方孝孺合作。

    但方孝孺如今的身体状况,陈堪实在不确定他还能撑多久。

    郑氏去世,给他的打击非常巨大,本来心中就郁结着一口气,再加上身上又压着吏部的担子,导致他今年还不满六十岁便已经满头白发。

    这种情况下,陈堪实在是不得不为他的身后事担忧。

    万一哪天他垮了,乃至于一口气没上来,以朱棣的性子,不秋后算账就怪了。

    陈堪可不觉得朱棣有李世民的胸怀,能将方孝孺的碑砸掉之后再立起来。

    与此同时,就在陈堪想方设法转移话题的当口,奉天大殿之中,朱棣和进宫奏对的道衍和尚也在听着小太监的禀报。

    小太监正是去方孝孺府上传旨那位,旨意传完,他回宫复旨乃是应有之义。

    听着小太监回报而来的消息,朱棣满脸惊愕道:“你确定,陈堪那小混球没闹?”

    小太监摇摇头道:“回万岁爷的话,靖海侯确实没闹,奴婢传旨的整个过程,靖海侯都显得很安静。”

    听得小太监确定,朱棣不由得大为惊奇,忍不住转头看着道衍和尚失笑道:“以陈堪那小混球的性子,朕还以为他会抗旨不尊,倒是没成想这次竟然如此安静,难道是出去两个月有长进了?”

    道衍一脸无奈道:“想来是至亲去世,靖海侯也没心思关注这些身外之事吧。”

    陈堪回京一事,对于朱棣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事实上陈堪的行踪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要不是有这份掌控力,他可舍不得陈堪将他最喜爱的两个孙子带出京师。

    更何况陈堪本就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师娘去世了,他回来披麻戴孝也是所有人预料之中的事情。

    要不是知道陈堪今日回京,他今日还不会叫人去传旨。

    随时试探臣子,同样是帝王的必修课。

    此刻,听完道衍的解释,朱棣不由得意兴阑珊地朝那小太监挥挥手道:“行了,退下吧!”

    小太监朝朱棣磕了个头,起身退出大殿。

    待小太监一走,道衍便看着朱棣苦笑道:“陛下,您还真是,真是,真是一如既往的小心眼啊。”

    说朱棣小心眼这样的话,放眼整个大明,也就道衍和尚敢说了。

    而朱棣听见道衍的话,不仅不生气,反而咧嘴一笑道:“朕当年打进南京之时,答应你不杀方孝孺,朕已经做到了,你让朕必须重用方孝孺,朕也做到了,但朕终究不是圣人,朕也有私心,更何况二品诰命
>>>点击查看《大明国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