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我的二次世界大战 > 我的二次世界大战目录 > 正文 揭露辛亥革命之首孙中山的真面目(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的二次世界大战 正文 揭露辛亥革命之首孙中山的真面目(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辛亥――公元1911年(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随着那一年的枪炮声,延续268年的清朝灭亡,并诞生了一系列以中华民国为旗号的短命政权,影响改变了中国一个世纪的命运。在此辛亥百年之际,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数不胜数,口径千篇一律,褒扬之声甚嚣尘上,民众随之鼓噪。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不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都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学过。然而教课书上写的短短篇幅,就是中国近代史原貌吗?

    中国近代史在政治力量介入下,经历过两次严重的篡改扭曲过程。第一次出现在中华民国时期。1928年蒋介石政权武力推翻北洋政府后,继续沿用中华民国这个躯壳。蒋介石政权为巩固党内地位,进一步粉饰美化以“尊奉孙中山和三民主义”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将孙中山圣贤化。1937年南京大屠杀前,蒋介石政权逃亡重庆。1940年4月,蒋介石领导的重庆国民党政府,为与日本扶植的南京汪精卫政权争夺正统性,由重庆国民党中常会提出“尊孙中山为国父”的决议,南京汪精卫政权随即附和,也尊奉孙中山为国父。由此孙中山被各种政治势力推上神坛。1949年蒋介石政权逃亡台湾后,为了维持统治合法性,在台湾继续强化“尊孙中山为国父”的中华民国史观。而新中国建国后,出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日友好”,以及大批国民党人士加入新中国中央政府(宋庆龄为国家副主席)的实际政治需求,继续尊孙中山为“革命的先行者”,并逐渐形成以“反帝反封建、阶级斗争”为核心的中国近代史观。而日本方面则顺水推舟,继续打着“中日友好”的旗号,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予以附和。

    如此百年下来,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近代史,早已面目全非、积弊难返。中国近代史的所有谎言,皆围绕粉饰美化孙中山而展开。一旦将这块神主牌推倒,人们便会愕然发现――海峡两岸现有的中国近代史将彻底崩塌。出于对历史严肃性的尊重,本文将以大量史实资料,摒弃政党利益巢臼,和为尊者讳的传统,尽其所能还原一段相对真实的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的真容,便围绕孙中山与日本人的关系展开。

    孙中山(1866-1925),本名孙文。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日本黑龙会成员平山周和宫崎寅藏起的,“中山”源自日本明治天皇生母“中山庆子”之姓。孙文其人仅活59岁,自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起,一生赴日本不下16次,累计居住长达九年半,遍识日本军政首脑,多为侵华战争首恶元凶。一个勾结日本出卖中国利益,且有明证的孙中山,如何粉饰成一个“革命伟人”,便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真实性的核心问题。

    1894年9月和10月《万国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已经28岁的孙中山,在四个月时间里,先后做了两件“伟大”的事情。一是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上李鸿章书”中,孙中山不惜余力地美化清廷之治,说:“当今风气日开,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并竭诚要为清廷尽忠、效力,而说:“每欲以管见所知,直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仅四个月后,孙中山却180度逆转地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先在自己右脸上刻下“效忠清廷”的印记;四月之后,就在自己的左脸上写下“驱除鞑虏”的口号。自我叛变之快,天下少见。

    1914年(大正三年)3月,48岁的孙中山与日本人梅屋庄吉夫妇合影。此时的孙中山已经再次流亡日本,在日本人支持下组建中华革命党,准备武力讨伐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梅屋庄吉是长期支持孙中山的日本人之一,不单支持金钱,还有枪械。在这些极端热衷“帮助”孙中山在中国“闹革命”的日本人中,梅屋庄吉只能算是小喽罗。孙中山称之为“贤母”,后面我们会逐一揭开这些日本人的底细!1894年12月,孙文带着檀香山华侨筹集的6000多美元巨款(兴中会许以革命成功后10倍利息回报集资1388美元,其他为孙眉卖牛筹集,当时一头牛才7美元),经日本抵达香港。由于兴中会势力薄弱,孙文经尢列介绍,结识香港辅仁文社(反清组织)社长杨衢云。1895年2月21日,两派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乾亨行)集会,合并成立兴中总会,推黄咏商(香港议员黄胜之子)为临时主席,杨衢云常驻香港,孙文常驻广州,筹集经费、枪支,准备组织百余人的敢死队进攻广州府衙。

    就在孙文到达香港不久,在一次慈善宴会上,经康德黎博士介绍,孙文认识了日本人梅屋庄吉(出身长崎富商世家,在港开照相馆),梅屋允诺为孙筹集资金枪械。孙文取得了梅屋的支持后,萌发了寻求得到日本政府援助的念头(此时中日甲午战争尚未结束)。于是,从1895年3月初开始,孙文多次到日本驻香港领事馆,走访中川恒次郎领事,图谋获得支持。为此,中川给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局长原敬(1918年任日本首相)写过两封信,谈及此事。在3月4日的信中,中川写道:本月1日,经友人介绍,有清国人姓孙名文(西洋医
>>>点击查看《我的二次世界大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