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中医馆长 > 中医馆长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7章 院长的第一把火(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中医馆长 章节目录 第17章 院长的第一把火(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他就是副院长,仔细看,他人长得高大英俊,又是中西医本科专业毕业,称得起才貌双全,志得意满。遗憾的是,他那时候似乎有点驼背,一直含胸弯腰,走在比他低一个头的院长跟前,并不显得高大。他说话也轻言细语,每句话出口,都要停顿一下,好像自己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有不妥之处。

    他今天这样铿锵有力的说话腔调,倒真是新鲜。

    新官上任三把火。付院长扶正,肯定也算新官上任,自然要一展拳脚,树立威望。只是,他来找我这个看似最年轻、其实最没“官欲”、也没多少医院管理经验的科室主任来,要干什么?按一般的规律,不是应该找设备科购买最先进的仪器,找基建科建设最气派的办公楼嘛,这样的政绩谁都看得见摸得着,也好操作,万无一失。

    “要干就干大事!”我半开玩笑地顺着付院长的话说。

    我记得前一次和付院长谈话,他还是副院长,我还是副主任,他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告知我医院决定要免去我副主任一职,他还安慰我说,会一如既往地把他的亲戚朋友介绍来让我看病。才几天时间,这医院就像换了个世界,我心里一边感慨,一边迅速揣测院长到底要干一件怎样的大事。

    “我反复考虑过了,这件事,非你不可!”院长继续卖关子,神秘而充满激情地看着我,那眼神,简直像恋人之间的凝视。若不是肯定付院长性取向正常的话,我都要以为他真的要向我表白了。

    “咋?中医大比武?要我参加?”我大胆想象,也只想出了这点。

    “哎,这个也是大事,对提升医院形象很有作用!这个到时候再说!当务之急,是中医院要升格,要名副其实……”因事关医院机密,此处略去院长慷慨激昂的五百句。

    “这个事干好了,不光是中医内科的好事,不光是医院有好处,全县、全市……不对,是造福社会,上对得起祖师爷,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我一激动起来,就管不住自己的嘴,那些只适合写在书里、适合在电影里说的话就都冒出来了。

    “对,对对儿滴!葛主任,只要你这儿先弄起来,整个医院就火了!”院长说这话作为本次谈话的总结时,我已经完全被鼓舞起来了,激情澎湃,闯劲十足。

    此时,我年届三十,基本过了冲动的年龄。院长的一番话就能让我像连喝了三碗鹿血,像吃了一根山野人参一般,也并不是院长的口才了得,只是,他要和我大干一扬的事,和我前几天思考的如何提高我个人医术的计划如出一辙,只不过他站在院长的角度,把这个计划放大了几倍、几十倍。如果说我此前的个人医术提升计划还只是纸上谈兵的话,院长的这个计划就是排兵布阵。

    经过院务会、院长办公会、党支部会议等等名目繁多的会议之后,中医院内设的中医馆项目开始实施。不到一百天,那座相对独立的高楼被装潢一新,两侧新增的纯中式建筑干脆利落地把中医馆从空间上、氛围上与周边的环境区别开来。一走进弥漫着浓浓药香的中医馆,置身于那些古色古香的家当中,不知别的同事是什么感受,我百分百的注意力集中,仿佛自己此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就要做到大医精诚。

    在这一百天里,中医内科的同事们分两批次远赴全国排名前十的中医院短期线下培训学习。尤其让我吃惊的是,院长通过他的大学导师的导师,替我联系了“屠呦呦班”的旁听生资格。院长也说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九年制本博连读中医学的“屠呦呦班”,别说我旁听一个月有什么效果,就算是学习一年,也未必在医术上有什么质的提升。他这样做,主要目的是要树一个标杆,指一个方向。

    除了院长说出来的这些,更实际的、更功利的目标,大约还得由我自己说出来:给我镀一层金,从而照亮我们的中医馆,从而让我们的中医院闪闪发亮。

    由于理解到位,在“屠呦呦班”旁听的这一个月里,我除了认真听每一节课,还削尖脑袋钻进学校的各种学术组织、论坛。县中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挤在屠呦呦班这帮学子中,无论我如何进入角色,沉浸到岐黄之术的汪洋中,一眼看去,还是满教室学生中最沧桑的那个。

    而这竟也成了我的优势,毫无悬念的几乎引起了每位授课老师的注意,当他们得知我的身份时,几乎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欣赏,甚至流露出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不少教授是一线的大医生,他们在讲解某些知识时,常常会联系具体的病案。这块,我就相当有优势,往往成了接得住老师思路的唯一学生。学习临结束时,我在学校期刊上发表了《经方验方与民间土方的临床辩证及应用》,这在以往,是花多少钱托多少人都难以办到的事。这篇论文发表以后,影响出乎意料的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必须要说明的是,从文章形成的过程来说,这篇学术论文还应缀上老爸葛先生的大名。不过,我最后灵机一动(或者说良心发现)在第一作者位置写上了院长的名字。父母的养育之恩和领导同事的扶掖之恩,报答的时机和方式很不相同。

    作为对院长的报答
>>>点击查看《中医馆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