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不该发生的故事 > 不该发生的故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3章出去乞讨(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不该发生的故事 章节目录 第23章出去乞讨(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眼看收割最后一块稻田得的粮食,晒干又快吃完了。王近山只得每天都去山上,打一担柴挑到镇上去卖钱来生活了。

    可是妻子有病,女儿也有病。今天不是妻子有病需要看医生抓药,就是明天女儿有病需要看病抓药。

    王近山打柴卖得的钱还不够妻女看病拿药呢,更别说攒钱买耕牛了。最后就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他也就成了村上最穷的那个人了!

    王远山因为听信女人周新姣,一夜暴富的鬼话。不但把兄弟王近山赔给的粮食和赔给钱拿去赌输了,还把自己头苗“增产”的全部粮食也拿去赌输了。

    把全部的粮食和钱都赌输光,又没种着二苗田,王远山也就和他的兄弟王近山一样,一夜之间由村上最富有的人,变成了村上最贫困的那个穷光蛋。

    “就怪你,叫你别去赌钱你不信。这下好了,粮食没有了,钱也没有了!”输完最后的卖粮食钱,回来的路上王远山就埋怨妻子了。

    “怎么就怪我,你不是也去赌了吗?噢,赢钱就笑哈哈的,输钱了就怪人家?有你这样的男人吗?”男人责怪自己,周新姣不但不承自己有错。反倒和男人怼骂一扬一起来。

    “那现在怎么办?”王远山自知也有错于是问道,周新姣说:“还能怎么办,分头去问借呗!你在村上和你的亲戚这问借,我回娘家和我的亲戚那问借!”

    这样讲也合情合理,于是夫妻两个回到家里,就分头去问借粮食了。

    王远山的贫穷完全是人为的,所以他拿着口袋进村上去问借粮食,一个都不借粮食给他了。王远山不信又到亲戚那去问借,其结果也是一样的。亲戚不但不借粮食给王远山,还骂王远山狗扳锅头自讨灶(罩)。

    周新姣回娘家和去她的亲戚那问借粮食也是一样的,借不得粮食不算,还被她的父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夫妻俩一个都借不得粮食,想起无良法王远山和周新姣,就带着一双儿子出去外面讨吃活命了。

    王近山的贫穷是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的,所以他没吃的了,去村上问借粮食,还是有人同情和可怜他的,人家都借粮食给他。

    可是因为水灾村上人的头苗粮食都减了产,二苗刚刚种下又还没有生产出粮食。人家想多借点粮食给王近山,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借给他。

    因为救急救不了穷,王近山不但问借粮食吃,还得问借钱给妻女看病和抓药。这就是一个无底的洞了,村上人哪来那么的钱和粮借给王近山?

    “新凤,这可怎么办?人家想借粮食和钱给我们,也拿不出粮食和钱借给我们了!”

    因为女儿有病了,早上王近山就进村去问人家问借钱了。问了好几家都得不到一分钱,他回来便对妻子刘新凤说了。

    “还能怎么办,像那俩个人样也出去乞讨呗!没吃可以忍,总不能看着女儿有病不治吧?”刘新凤说,她所说的两个人自然是指大伯哥王远山和大伯嫂周新姣了。

    背井离乡谁都不愿意,可是没生活女儿又有病。不愿意背井离乡也得背井离乡,因为不出去不但女儿的病没钱治,可能一家还得饿死。

    所以王近山说:“那就出去,讨得钱给女儿治病再讲!”于是夫妻俩个人简单收拾些衣物带上女儿,便像哥哥王远山和嫂嫂周新姣样出门乞讨去了。

    “近山,你们这是去哪?”这天王近山和刘新凤刚刚带着女儿出门,就有一个男人迎面走来问。

    “出去讨生活呗!既没有吃的,也没有用的,女儿还有病,不出去就得死!”看见男人是乡长陈双收,王近山诉苦说。

    “别出去了,成立人民公社了!有困难公社会帮你们解决的,孩子有病带到公社去。公社新成立了卫生院,那里有医生会免费给孩子看病治疗的!”

    乡长陈双收的话一停,王近山和刘新凤便问了:“真的?”陈双收说:“我一个乡长还能哄你们不成?快去吧,孩子的病耽搁不得!”

    “公社在哪?”王远山和刘新凤又问,陈乡长说:“还有哪在,在镇上呗!”

    “好,我们就去!”听陈乡长说在镇上,又是免费的。王近山和妻子刘新凤半信半疑的,转身就要带着女儿到镇上去。

    “近山,带女儿到镇上去。留新凤在那守孩子,你马上回来啵!”王近山要走,陈乡长拦住说。

    “马上回来干吗?”王近山不解地问,陈乡长说:“回来就知道了!”

    “行,我送她娘俩到镇上就回来!”跟在妻子的后面走不一会儿,王近山问:“新凤,自古以来没有医生不要钱的,陈乡长不哄我吧?!”

    也无怪王近山问,村上的王村医和他们那么亲,少一次拖欠不给钱,王良丰都不抓药呢!更何况这不亲不故的还能免费?

    另外之前家里的牛搞着陈家的秧苗,秧苗又没有死多少,后来陈家不用补撒秧苗,就可以把六七亩田种下了。陈双收还要他赔那么多的谷种,也怪着王近山他们半信半疑的了。

    “管他哄不哄,反正出去是要走镇上过的。如他说的就好,
>>>点击查看《不该发生的故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