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铁血遂明 > 铁血遂明目录 >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六章 这不是谣言(第3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铁血遂明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六章 这不是谣言(第3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撤退。

    这一切的一切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最让人无法置疑的是,每一个士兵说的都一样,没有任何大的出入。虽然他们不能解释鞑子们为何不出城围剿他们。但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这让很多人不得不信。

    无数的密探立刻将这一消息传出去,第三天,崇祯皇帝在朝会上说了这件事,然后满朝文武都不相信,还嘲笑李开国一番。说他是小人得志,妄造谣言。

    直到五天后,辽东巡抚发来奏折。具言满人盛京异动。一些有心人将这些和李开国偷袭盛京的消息连系起来,登时天下轰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李开国的确带兵进犯了鞑子的盛京城。

    无数的说书先生立刻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出无数的段子,开始不停的讲着鞑子是怎么样的悲惨,而李开国是如何的雄伟,鞑子们卵子又是如何的小,看到明军进犯又是如何将卵子缩入胯间不敢出战……

    最离谱的是有些说书先生专讲李开国单人匹马去盛京的那一天半,如何潜入盛京,如何进入鞑子宫城,李开国如何和皇太极的后宫嫔妃们发生无数的下半身之事……

    总而言之,天下谣言满天飞,倒是让所有人都记住灵山卫指挥使李开国的名字。当然信以为真的有之,破口大骂是谣言的更多,但没有人觉察到,以往一听到鞑子两个字,很多人就怕得不行的状况正在缓解,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潜意识正在转变,一种“鞑子也不过如此”的思想正在发芽。

    十五日后,二月十三,明廷得到消息,原本叛降的蒙古部族纷纷脱离满人,并且和满人打了一仗,虽然是败了,但满人也受损不少。得以让大部分蒙古部族再次独立,对满人形成牵制之势。

    这让崇祯皇帝喜出望外,更让他高兴的是,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的陈奇瑜密奏一个对流寇进行围剿的可行性非常强的奏折,备言不出六个月,必然将大部流寇歼灭。

    这让崇祯皇帝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才刚一过年,就喜讯连连,虽然一些事情还没有完成,但总的来说,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每天回宫时,也有心情和周皇后说说笑笑,对待太子和儿女们也备显慈父之态。直到一个消息传来,这才让崇祯皇帝的心情开始变坏。

    二月十四,灵山卫的这一天清晨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各地的客商纷纷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灵山卫。虽然山东巡抚明令不许将一切物资运往灵山卫,但在逐利的商人看来,这一命令还不如一个屁响。

    有银子赚就是杀头也得去,更何况这些商人手眼通天,每个人背后都通着官呢。只要李开国没有明面上反明,他们就敢大摇大摆的将灵山卫需要的一切物资运进去。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十分佩服李开国当初没有公开反明,给大明朝廷留了颜面,也让自己得到实惠。

    现在的灵山卫除了官员是灵山卫指挥使李开国自己任命的,其他和各地县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官员清廉一些,不敢贪污而已。

    但并不是说做官就没有什么油水,李开国开出的俸禄实在是优厚之极。一个七品的县令原来年俸不过四十五两,而且还不能实发,有时还折成实物什么的。李开国治下的县令年俸却高达一千一百两,这还是明面上最低的收入,如果县令政绩考核优异,还可以得二百两银子的赏钱。

    但有一条,既然拿了高俸就不许有一丝一毫的贪污舞弊之行为,只要一经查实,无论贪污多少,只有一个刑罚,全家处斩。

    有很多人非议这个刑罚,说是贪污的不过是当官一人之行为,家人何罪。有人壮着胆子向李开国反映,李开国冷笑道:“贪官之家人就算不知道贪官的贪腐之行为,必然也享用贪污之银,既然如此,那有福可以同享,自然有难就得同当。”

    此语一出,天下登时哗然,有说对的,有说不对的,争来争去争得很厉害。但李开国却我行我素,不过他也不冤杀官员,每一个因贪污被发现而面临全家处斩者,李开国都在大庭广众之下当街设堂,亲自问案。

    他给每一个贪官一次当面上诉的机会,只要证实有一样贪污之行为,让贪官无话可说,李开国必当堂将所有官员家人一体处斩,没有什么秋决之类的延期。如此一来,光明正大,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只能暗地里大骂李开国是个屠夫。
>>>点击查看《铁血遂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