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太上章 > 太上章目录 > 第一部:蛮荒时代 034、六亲不和有孝慈(第2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太上章 第一部:蛮荒时代 034、六亲不和有孝慈(第2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说没有生过,这也是习俗的源头之一。

    部族公产渐渐演变为家族与家庭私产的过程中,有老弱者无人供养,这种情况往往难免。但是在自家无人供养,与被赶出村寨自生自灭,并不是一回事。

    部族内部也有各种争斗。各部族、各村寨的领以公推的方式决定,而实际上取得领地位者就是争斗的获胜者。新旧领的交替,就是最早的禅让制诞生的影子。

    禅让并不是很多后人所认为的那么温情脉脉,除非是绝对强势的领,能保证将其位置传给指定的继承人,且这个继承人已培养或继承了能巩固其地位的势力,否则必定会经过一番争斗。其过程往往很残酷,会导引巨大的内耗甚至是分裂。

    在某些情况下,新领会将失势的旧领放逐,也就是逐出部族、任其在山野中自生自灭。这种事情,也可能是此习俗的源头之一。

    争产争势,有时也会生在家族内部,比如子嗣后代将年老衰弱的长辈逐走,便不必耗费供养并可侵占瓜分私其产。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必须要有一个借口,用这个借口说服其他人包括自己,就是最早的习俗来源。

    这样的习俗,最初只是某些人给自己的行为所找的一个理由,“上山”者并非自愿而是迫不得已。可是在封闭的环境中、无知的年代里,这种事情一旦被反复宣扬、形成习俗之后,就会代代流传。

    在习俗的外衣下,有人认为其包裹的是人性。但这恰恰并非真正的人性,违背了每个人自身最朴素的愿望,不符合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及至今日虎娃所见,这所谓的习俗其实仍然只是一种借口。

    虎娃从山顶飘然而落,现身于最初见到的那三位老者面前。那三位老者正在煮东西吃,见虎娃从天而降,皆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又赶紧爬起来跪拜道:“您是天上的神仙吗?”

    以虎娃的见知,神和仙是两回事,但他很难和这几位老者解释清楚,便点了点头。三位老者连连叩头道:“神仙大人,您怎么会来到这里?难道是山神听见了我等的祭告,是上天派您来救我们脱离困苦的吗?”

    一听这话,便知他们并非是自愿上山的,虎娃淡淡道:“你等不必多礼,且站起来好生说话。我只是路过此地,见山中有人野居,便下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你们是哪里人,附近就是村寨田园,何故在此野居,缘由皆说与我听。”

    虎娃其实不必现身亦能知晓情况,但他这一现身,就等于牵涉了某些事情。

    三位老者中,一位老汉和那老妇是一对夫妻,他们来自山下的小渚村。夫妻俩原先有一个儿子已成年,儿子亦娶妻生子。可是老两口的媳妇与孙子、孙女都死于洪水,三年前,其子受防风氏大人征召参加治水,亦在治水时死于病疫。

    两年前,其子死讯传来,两位老者悲痛不已。可是族长却让他们按风俗上山,因为六十岁已至。

    至于另一位老者名叫牙渚,他倒是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早已外嫁到别的村寨,他是被两个儿子“送”上山的,也是以习俗为由。牙渚与那一对老夫妻原本是邻居,于是就继续与他们相邻而居,在山上也生活了近两年。

    虎娃叹道:“时日可不短了!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百越之地的气候潮湿温暖,冬天虽不那么寒冷,但是在山中野居容易染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能活这么长时间也是个奇迹了。山中还有数十人,这里是附近五个村寨的所谓的老人山,虎娃却特别注意到这三位老者,就因为他们在这里生存的时间已是最久。

    牙渚老汉答道:“我上山时带者薯蓣,此物剖开落地可生,便在山中种了不少。我年轻时擅打猎,如今大兽捕获不到,可是蛇鼠之类尚能捉。”

    那老妇也说道:“少时祖父曾教我辨别山野之物,我知道什么东西可食,哪些东西要怎么采用。而我老伴则擅建房屋,在山中就地取材,虽简陋些倒也能遮风挡雨……”

    能看出来,这三位老者身体的底子都非常好,老而未衰,至今仍可劳作,哪怕在这山野中都能勉强养活自己。而且他们掌握了历代相传的各种生存技能,年轻时想必都是非常能干。

    虎娃又问道:“你们是自愿上山的吗?”

    牙渚叹道:“当然不是!我虽年老,但还有把子力气,能养活自己更不必拖累他人,就算死也想死在自己家中,无需他人操心。可是村中有习俗六十上山,二子强送。我无奈,弱而难抗。”

    虎娃又问那老妇道:“你在村寨中的房屋田产,如今归何人所有?”

    老妇答道:“族长之侄。”

    虎娃又追问道:“习俗如此,你等无奈,弱而难抗。那么在这一带,是否人人皆年六十则上山?”

    还是牙渚老汉答道:“当然不是了!那些贵人们就不是,除非是失了势,才会被人以这个理由送上山。就算在村寨中,过六十而不送者亦有不少,或言年岁未至、或言年老未衰。其实谁究竟是多大岁数,谁又能说得清楚?”

    这倒是句实话,很多村寨族人根本就不计岁月,到了他们这个
>>>点击查看《太上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