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目录 > 正文 第十七章 质子生涯(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正文 第十七章 质子生涯(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能者为上,无论你多爱民,多有名望,你死了,也就完了。他唯一比袁术强的地方,就是他的名称好,受百姓爱戴。

    如何改变这一点呢?在宛城呆着的时间里,我总在想这个问题。其实管理上达到统一,必须要抓住三个权力,一是人权,二是财权,三是军队。父亲现在这种依*大户的做法,虽然短期内会有较大效果,但是也会造成巨大的弊端,那就是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到时再想要改过,可就势比登天了。王莽、董卓,这借鉴就在眼前。

    在这个时代里,各太守、县令长的权力都太大了,他们就是土皇帝,上管天下管地,当中管空气,作为太守,甚至可以调用郡**。而父亲现在,只是一个刺史。刺史这个官职是武帝元封初年设立的,负责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实对地方政事,已经是无所不包。虽然只是六百石小官,却考察二千石的太守。这是个相当于后世的纪检干部一样的官职,可以乘传奏事,总隶属于御史中丞。到成帝绥和元年,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到东汉建武十八年,依旧制再改为刺史,但只设十二人,州一人,余一州隶司隶校尉,变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刺史奏闻之事不必经三公委派掾吏按验,郡守、县令对之颇为忌惮,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弃官之事。一个强势的刺史,其实已经和州牧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个弱势的刺史,却还是对同级的太守无能为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多,但是,哪一种办法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呢?既然明知道今后是个军阀割据的时代,就必须要集中起全部的力量,眼下这种松散的管理肯定不行。西川的刘焉早早就提出,天下大乱是因为刺史权力太小造成的,所以他要当州牧。但是州牧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么?皇帝权力大不大?面对天下纷争,他又能如何?改变,应该是体制上的。那么怎么办?建立基层党组织?想到这个念头就该被打。等等,秦始皇是统一天下后做了什么?郡县制,人员亲自任命,统一度量衡,建驰道,不错,有点眉目了--父亲要掌握用人权,荆州官吏必须要他亲自任命!这是树立权威最有效的途径。驿站要建起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太慢,容易误事,后代的什么四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在这个时代通通没有。驿站似乎是唐代才有的。那么,这个东西现在能不能用?当然可以了!我太聪明了!我觉得完全可以引进。驿站、驿马、军邮、物资转送,天呐,我是不是被这个世界同化的太厉害了,居然都忘了这个东西。这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力量!借传送公文,我可以用它来发展自己的力量,不在现行体制之内,不伤害现在各位大人的权利,同时可以兼备邮政、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谍报等种种功能,不错,这件事情回头就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拉拉拉,拉拉拉,我是送报的小行家。曹丞相,这是今天的报纸,给我一吊钱,谢谢你了;董太师,这是你要的十八路反贼的军队布置图,给我一千匹战马,我就交给你;停,YY的过分了。这个想法,也只能是荆州之内实行,离了荆州,只怕就行不通了,现在各地首长,都是满脸沾胡子,见东西就抢的主儿。驿站的设立,眼下最多是帮着我理清荆州政务的上传下达,顺便帮我弄点小钱花罢了。我就不信,我是荆州刺史大人的公子,我的军情驿马在路上飞驰,还有人敢收我的税。有了驿站,各地官府中设立一个属于我的信息传递的机构应该没有问题吧?他们向我定期汇报当地的政策、民风、晴雨、吏治、有没有结交外贼、是不是贪污了公款、有没有包二奶什么的,应该也是合理的吧?等等,我这似乎不是驿站,是我不小心把锦衣卫给建立起来了。哈哈哈,我真是天才。

    想得过瘾,这段时间忙坏了,连走神都没有走这么痛快过,不过,我现在是走到哪里了?

    我有边走边想事儿的习惯,可这回,想得太深,我迷路了。
>>>点击查看《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