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目录 > 第九卷 净土千秋掩风流 第一节 雪里温柔(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九卷 净土千秋掩风流 第一节 雪里温柔(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年后,大清靖和九年,公元1653,

    这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所谓瑞雪兆丰年,也许在新的一年开始起,这将是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年份吧。

    永定门外的南苑围场,比刚入关的时候扩大了许多,已经有方圆一百里的大小了。里面不但有山林湖泊,猎场草地,还有一座刚刚建成不久的行宫,叫做德寿宫。规模岁不大,却样式别致。与紫禁城里的各处宫殿不同的是,这座坐落在围场里面的行宫保持了满洲旧有的风格,殿宇楼阁的外形都做八角亭状,有一扇扇巨大的落地窗子,窗纸糊在窗棂外侧。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个廊柱上都画有萨满教义中的神像,一个个面目狰狞,倒像是诡异邪恶的鬼头。

    我对这种特殊的“审美”实在不敢芶同,可多尔衮却很喜欢,说这样有诸神在房屋在周围守护着,不但可以辟邪还可以保佑平安康健。不但如此,他还要将这里作为夏天时候居住的行宫,说是这周围森林茂密,湖泊众多,夏天较为凉爽,可以在这里避暑,居住上两个月,顺便在这里处理政务和召开朝会。毕竟南苑距离紫禁城只有三十余里路程,骑马一个时辰可到,京城里面各部衙门的各类奏折,可以直接送到南苑行宫,也不耽搁多少时间的。

    时间也不过如流水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间,从进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九个年头。有些出乎多尔预料的是,中国并未如他预想地那样,已经大致平定。此时,在南方仍然有不少抵抗势力在和清军周旋,虽然没有什么进展,却都在咬牙坚持。甚至有些以前已经归顺了朝廷的流寇,又降而复叛,反复折腾。着实也消耗了不少国力。去年年底。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的大军围广州十个月。最后决了附近的珠江大堤,水淹广州,方才破城。两军杀入广州城后,在城内大肆屠杀,不论男女老幼,一概屠戮残杀,足足持续了十一天。弄得生灵涂炭,惨绝人寰,至少杀了十五万军民百姓,方才封刀。

    当我看到这些奏报的时候,虽然没有亲眼目睹那惨烈异常的场面,却仍然禁不住地触目惊心。我忍不住地,对多尔衮说,这样的行径不能再继续纵容了。从大清入关至今。累计屠城六次。屠戮总人数已经将超过了百万,再这样下去,只恐威慑有余。安抚不足,迟早要出乱子的。可多尔却对我地劝诫充耳不闻,要么装傻,要么借故推搪。到后来,干脆拉下脸来实话实说,这也是他本人地意思,希望我不要再多过问此事了。无奈之下,我只好作罢。

    去年春天,远在西藏地达赖五世在清朝官员陪同下前来燕京,路上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于腊月二十五到达南苑,与正在这里狩猎的多尔会见。多尔在接见时对达赖五世以殊礼相待,不但赐坐,又先后两次在刚刚建成的太和殿里设宴款待达赖五世,赏赐了他大量金器、锦缎、鞍马,并且安排他在南苑的东黄寺里住下。这座喇嘛庙,也是为了迎接喇嘛而特地建造的。

    由于新年朝拜的缘故,凡是臣属于大清地蒙古诸部和朝鲜,西藏等地都派来使臣朝贡,甚至好几个蒙古部落的王公贝勒们也都来了。十五过后,多尔衮挽留他们在京多住几日,顺便来南苑围猎,比试箭法和布库、马术。众人也乐得如此,于是热热闹闹地朝南苑开进了。

    正月十六。经过一夜鹅毛大雪,森林和校场也照样被厚厚实实的大雪覆盖住了,晌午,天色格外晴朗,天空上万里无云,清澈异常。而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苍松翠柏上,给原本的皑皑白雪镀上一层灿烂而温暖的金色,晶莹的雪花折射着金子般的光泽,格外地耀眼夺目。

    行宫内地花园在这个冬日地晌午显得格外宁静,我拿着几份新送到的奏折来到这里时,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儿,只见几个笔帖式正恭恭敬敬地在廊下站着,有一个手里还捧着已经展开的折子,保持着这个姿势似乎很久了。

    见到我来,他们纷纷行礼,“奴才给娘娘请安。”

    我有些诧异,不过听到他们说话地声音很轻,于是朝亭子里望去。只见多尔衮仰躺在一张宽大的椅子里,头戴暖帽,膝头搭了件貂皮端罩,微闭着双眼,神态宁静,看样子似乎是睡着了。

    这几年来,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多尔衮的身体比以前略微好了些。因为心情还不错,所以胸痹发作的次数很少;再加上一点点地控制着烟瘾,每天少抽两袋烟,所以咳嗽的时候也不多了。只不过去年入冬之后,他的头痛病又时有发作,尤其是过于劳神时,很容易头晕目眩,看不清字迹,于是他现在批奏折时索性不亲自过目了,而是由笔帖式们一份一份地念给他听。听过之后他会说一下他的意见,然后笔帖式们在奏折边角上做相应的掐痕。汇集到一起之后,再送去我那边,由我模仿着他的笔迹,在上面一一做好朱批。

    见我询问的目光在他们面前扫过,那个拿奏折的笔帖式出来轻声说道:“娘娘恕罪,方才奴才读折子读到一半时,见皇上睡着了,既不敢惊扰,也不敢退去,只好继续留在这里等皇上醒来。”

    “哦,那有多长时间了?”我问道。

    “回娘娘的话,日头刚出来就在这
>>>点击查看《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