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目录 > 第九卷 净土千秋掩风流 第四十三节 铁打的江山(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九卷 净土千秋掩风流 第四十三节 铁打的江山(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现他确实动心了。不过,他仍然在犹豫着,我知道他在顾忌着什么,于是主动问道:“皇上之所以不敢轻易施行这个制度,想必是怕断了读书人的官路,他们会怨恨朝廷吧?”

    “正是如此。”

    “这一点,我也想过了。我朝甲申年入关能够迅速定鼎,恢复科举是一大原因,那是因为皇上满足了读书人喜欢做官的愿望。所以这科举虽然考不出什么治国安邦的人才来,却一时半会儿不能废除,否则会引起很多麻烦。但是迂回的方法还是有的——这种选举制度先从最底层开始,从七八品之类的芝麻小官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可以设五年到十年为一个期限,每个期限上升一两个品级。譬如今年选知县,五年后开始循例选知府,十年后开始循例选道台……而这期间,科举仍然继续,但是中了进士的人就没有外放知县的机会了,只能蹲在京城里面当小

    翰林之类的,慢慢混。当然。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可选举,和其他候选人一样待遇。久而久之,读书人看到科举已经渐渐衰落了,自然也就另谋出路了。等到时机成熟。科举变成彻头彻尾地鸡肋,就可以趁机废除了,这样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多尔衮虽然也读汉人的书,但却对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死生有命,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糟粕很是鄙夷,根本不屑于学习。对于八股文之类的考试也是不以为然的。他恢复科举并不是认同科举,只不过是一个招读书人归顺的手段而已。如果这个手段长期下去会产生反作用,对国家的未来不利,那么他会眉头不皱眼睛不眨就立即废除地。眼下我提出了这么个周密妥善的方案,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他自然开始动心了。

    “嗯,你这样说来,这个制度的确可行。若这样能政清人和,百废俱兴,那么大清地江山也就稳固了,我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就按照你说的,先从知县开始选举。我要找一班人制订出一套详尽周全的计划来,明年或者后年就可以实施了……不过,这事情要是被那些臣工们知道,肯定很多人反对的,我得找几个头脑灵活。肯听我话的人来策划这个。”他对我的计划非常满意,也渐渐有了积极性。他放下折子,起身在窗下慢慢地踱步,踱了好几个来回,似乎拿定了主意,这才回来我身边坐下。继续思忖着什么。

    我很清楚他的性格。虽然在决策前他非常谨慎,各个方面都要仔细考虑,不过什么事情一旦决定了,他就绝对不会再反悔了。至于政策推行上,他的手腕也是强有力的,甚至有点刚愎自用地特性,断然不会因为一些大臣反对就改变他认为对国家有利的计划。见他如此,我颇为欣喜,要知道能让封建朝代的帝王们接受这种通过民主选举来选拔官僚的办法,实在是难以上青天的。我竟然能说服他,真是出乎意料,他的开明程度实在要大大超过我的预期。

    多尔衮很快结束了思考,说道:“你地法子虽然好,大大地有利于吏制,却只可适用于底层中层的官员。至于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封疆大吏,如果还是靠这种选举的办法,未免太儿戏了点。还有你说的什么最高执政者也靠选举胜出,就更不可思议了。要是这样,还要皇帝干吗?我们这几代人出生入死地打江山,还不是为了给子孙造福,如若不能家天下,还真没多大意思。照你地说法,就有点‘田氏代齐’的意思了,国家还是同样一个国家,君主却换成了外姓人。”

    我知道他是个极其热衷于权利的人,对于皇帝说话不算数,皇帝也要到期下岗,甚至连皇帝也没得当之类的情景简直是难以想象,更是难以接受的。不过,我既然能说服他接受底层官员的选举制度,那么让他明白更深一层道理也不是不可能地。

    “相信皇上也明白,凡是家天下的王朝,没有不亡的,最多也就几百年而已。而取而代之的朝代必然借着修撰史书的机会来诋毁前朝,当帝王的要想留芳千古真是不容易的。皇上这般励精图治,案牍劳形,究竟是为了什么?一为了子孙之福,二为了社稷稳固,这三嘛,自然是为了身后之名。”说到这里,我眨了眨眼睛,促狭一笑,“第三条你就算嘴巴上不承认,心里头也是很想的,这个我可知道。”

    他被我说中了心思,也忍不住笑了,“唉,没办法,我的皇后最知我心,想不承认也不行哪!”

    我继续说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你不是怕后代子孙里面早晚要出昏庸荒淫之人,把你们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都败光吗?如果这样的人不掌握绝对的权力,他就算闹破天去,也最多让宫里鸡飞狗跳,万万影响不到国家。所以,当我说的选举制度在几十年后彻底成熟完善了,就可以让皇帝放权了。军队由皇帝来控制,政事可以由选举而出的执政官来处置。当然,皇帝要对外用兵之类的,也需要得到相关会议的表决,不能轻易调动军队的;执政官打算对外用兵,不但要会议表决同意,最后还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这样,就达到了互相牵制的作用,谁也不敢任意胡来而败坏国家。而执政官是有期限的,到期就换,好的可以连任一次。这样看来,执政官就有点像给国家办事的臣子,只不过皇帝平时不管事,都由他来忙活。就算后世的皇帝里
>>>点击查看《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