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攻约梁山 > 攻约梁山目录 > 章节目录 364历史终究改变了(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攻约梁山 章节目录 364历史终究改变了(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李玩脱了。

    他正是此次刺杀案的幕后阴谋家,却想贼喊捉贼把朝廷对案件的注意力以及仇恨全引向大家都愿意认定的梁山。

    刺杀原因无它,他当着宋官却是认了辽国为主子,当初在密州时惊骇看到海盗制造的惨相后果,他敏锐看到了宋王朝灭亡的前景,于是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积极谋求了另外的富贵出路。

    他最想选择的自然是当时在宋人眼里异常强大的辽国......他判断强大的辽国会吞并了弱宋一统中国.......

    这次冒险刺杀,李算计好了一切,可惜以弓箭偷袭行刺居然也能失败了,只能在刘和宗泽离京后再着手突袭。

    手下死士有被活捉的,他完全不在意。

    因为杀手是外宅辽国奸细养的,根本不知他才是幕后的真正主使。就算杀手招供背叛了辽国,事也绝牵扯不到他头上。

    可是,监控京城的不止有朝廷势力,还有更隐秘强大的梁山情报系统。

    时迁经常到李家”做客“溜达,早察知李的汉奸卖国贼真面目。

    这次刺杀,杨林把李的嘴脸通过周游的联络人透露给了周游。周游抓到了代李训养死士的那些长期潜伏京畿伪装宋人的契丹间谍,一切就ok了,在李上班时,奉愤怒之极似乎要吃人的赵佶父子两皇帝的命令直接封门秘密抄了李的家,找到了时迁提到的密室,搜出了李明为宋臣暗为辽臣的汉奸铁证......赵桓在灭国危机与极度惊恐中似乎突然变得聪明果断了许多,早知道了真相,居然没宣扬暴露,而是装作无知的照旧上朝,冷眼旁观,看戏.......此时终于发了威......

    李的下场就不用说了。

    同时栽进去的还有三个大员。

    其中两个居然是枢密院军机十二房中重要两房的主管。

    这个危害就大了,好比中央军委、总参什么的存在了通敌叛国专门帮助外国对付宋事的高级干部,而且还是两个,级别远没尚书丞高,其危害性却一点不小于李这个汉奸尚书丞,属于赵岳标准内必须及早清除掉的宋朝廷内鬼。

    实际上这两房军事主官彼此不知底,和李也没任何间谍同谋,都是辽国重视的最高级间谍,三方并不通气,各干各的,就是防止万一哪一个不慎暴露了或不得不为了某个重大原因而放弃位置叛逃撤走会牵连到其他汉奸也跟着暴露了。

    这一次沧北事变,这两枢密院卖国贼也各有算盘,不约而同一直静静潜伏,并没有着急采取任何行动,毫无破绽,也自以为安全。但他们不知自己早已上了梁山黑名单,是赵岳必早早杀掉的大害,这次顺手就被弄了。

    周游就以李案硬扯上二鬼,把两内鬼也抓了。

    周游主管清剿奸细,赵佶父子对工作太出色的周游倍加信任,周游奉圣命,侦缉、抓捕、审问、看押,全一手掌握,整治二鬼用的全是手下精干亲信力量,这些手下说干就干,没人疑虑周老大是怎么知道二鬼真面目的,周游就有栽脏的极大便利.......以李手下供认的名议硬把二鬼扯进刺杀案,秘密突袭抄家,又真搜出了密室和通辽证据,二鬼也就死定了。

    至于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谁会在意二鬼到底是不是李同党、是不是李手下供认才暴露牵扯出来的呢。

    真是卖国贼,这一点就够了。

    根本没人过问一句二鬼是怎么抓到的、会不会冤枉了。在这个风口浪尖,躲都怕躲不及,谁敢主动往这事上凑........

    但就有聪明人在这个关口上偏偏不知死活,还敢跳出来。

    这就是那第三个被牵扯进去的官员,是位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各种大学士身份中唯一列入从二品的高级大佬。

    北宋的学士名目繁多:观文殿大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这些学士是干什么的呢?管理图书、资料.....皇帝的参谋。

    这位观文殿大学士(相级才有这种职称资格待遇),并非真通辽,或许内心也盘算过叛国却至少目前并没汉奸行为。他跟着栽进去了却是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错误而倒霉的。

    李罪证确凿,无法巧辩脱罪,也是诛连九族的下场。

    这家伙一看不但自己的命要没了,再亨不得他最爱的可不惜一切来获取的荣华富贵了,而且要族灭,连给他收尸和香火祭拜的后人都不会有,他吓得瘫软在地,当场屎尿齐流却竭斯底理不顾一切的大吼:“圣上对士大夫太残暴,此非圣君所为,也违背了祖制圣训.......”

    他妄图以宋太祖制定的宽待士大夫、优荣读书人的祖制国策争取到只贬官或罢官发配不杀头从而得以活命。

    他临死前的疯狂呐喊争取,深深触动了当时能在场的五品及以上的要职士大夫的心。

    最近几年,朝廷对士大夫确实是杀伐过重了。

    从数年前开始,太上皇不止残杀犯罪官员,
>>>点击查看《攻约梁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