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南宋之我主沉浮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零七章 心有灵犀(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南宋之我主沉浮 章节目录 第四百零七章 心有灵犀(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意见,这些奏折,你先看看,看完之后,说说你的看法。”

    王鄂,曾经出任蒙古朝廷翰林学士,至元五年、也就是咸淳四年致仕,主要是与阿合马等人不和,不愿意继续留在朝中,忽必烈特旨,准许王鄂致仕,继续供给俸禄,凡是朝中有大事情,可随时询问王鄂。

    此事的王鄂,已经是八十一岁高龄的老人,饱经风霜,看透了很多的事情。

    王鄂没有推辞,坐下之后,开始仔细看奏折,毕竟是年纪大了,王鄂看的很慢,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什么,忽必烈也没有催促,静静的坐在一边。

    这一幕看上去特别的温馨,可惜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了,要不是遭遇到重大的挫折,忽必烈是不会如此做的。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王鄂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王翰林,想到什么尽管说就是,朕就是想着听听你的建议。”

    尽管已经致仕,可居住在大都的王鄂,还是知道朝中很多事情的,对于刘秉忠、郝经已经张文谦等人归顺大宋朝廷,他不置可否,但自身绝不会如此做,对于当权的阿合马打击和排挤汉人大臣,他有心无力,说话也没有作用。

    年过八旬的王鄂,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得到平静。

    去年底王鄂就上奏过一件大事请,那就是恳求皇上改国号,此事任何人都不知情,王鄂之所以建议改国号,就是认为大蒙古国,听上去就是蒙古人的国家,与其他人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此局限太大了,不利于今后的拓展。

    忽必烈采纳了王鄂的建议,改国号为大元。

    现在,再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忽必烈想听听王鄂的建议。

    忽必烈开口之后,王鄂站起身来,对着忽必烈稽首行礼。

    “山野之人,说话不中听,还请皇上恕罪。”

    “朕请你来说,何罪之有,想什么尽管说,暖阁里面只有朕与你两人,没有其他人。”

    王鄂不再犹豫,慢慢的开口了。

    “大宋朝廷不足惧,漠北不过是疥癣,吴邵刚才是大元王朝真正的威胁。”

    王鄂说出这句话,忽必烈的脸色变得舒缓,能够有知音,这也是一种乐趣,做皇上太孤单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味道,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到。

    “为今之计,唯有首先攻破襄阳,让大宋朝廷崩溃,西面则暂时交好吴邵刚,满足其提出来的一切条件,漠北则要严密监控海都等人,旭烈兀王爷是皇上的亲哥哥,兄弟之情还是在的,皇上只要以情动人,旭烈兀亲王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忽必烈的脸色变得平静。

    “难道朕就看着吴邵刚这个最大的威胁存在吗。”

    “皇上应该这样做,吴邵刚没有直接进攻开封府城,其实已经是给皇上台阶下,若是宋军进攻且攻陷开封府城,则皇上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务必派遣大军进入河南征伐,在下没有接触过吴邵刚此人,听闻此人异常年轻,少年时期曾经有奇遇,不过吴邵刚在河南路一带的所作所为,很不简单。”

    忽必烈哼了一下,没有继续开口。

    “大元朝廷的重点,依旧是襄阳府城,一旦攻陷襄阳府城,则大宋朝廷不足为惧,此刻若是继续两线作战,朝廷或许能够勉力支撑,但若是漠北发生祸乱,不知道皇上该如何应对。”

    王鄂说出来的这几句话,让忽必烈的脸色真正的变化了。

    海都等人历来都会趁火打劫,就算朝廷对他们封锁一切的消息,可四川的吴邵刚,若是有心,能够将消息传到漠北去的,或者说朝中一些心怀叵测之人,也会专门给漠北传递消息。

    真正遭遇三路出击的境况,忽必烈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

    到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忽必烈终于开始了再次的沉思。

    王鄂同样是静坐等候,一句话不说了。

    忽必烈再次抬头的时候,看着王鄂。

    “王翰林,你才是朕的肱骨之臣。”(未完待续。)
>>>点击查看《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