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我欲扬明 > 我欲扬明目录 > 第十一卷 射日 第三十三章 书生之见(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欲扬明 第十一卷 射日 第三十三章 书生之见(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上终日忧心国事、日理万机,可是,对于通政使司呈进的几十份奏疏,只是看过题目却能记得一清二楚,足见经国治世用心之专,令张居正不禁暗生感慨,庆幸自己生逢盛世、得遇明君。不过,御前奏对,容不得他胡思乱想,忙应道:“启奏皇上,正是此疏。”说罢,将那份奏疏双手呈上御案。

    张居正可不知道,朱厚熜之所以能记得这份奏疏的题目,并不是他有过目不忘之能;而是因为看到那个题目,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修文德以服远人?中国修了几千年的文德,哪个远人服了你了?越修文德,远人越远,敌人越多;到最后干脆是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用人家的武威来给埋头修文德的中华民族狠狠地上了一课!

    再者说来,既然他陈信衡所呈奏疏的题目为《宜修文德以服远人疏》,不用看也知道一定是不赞成朝廷出兵讨夷、惩戒南洋诸多藩属之国的决策,要提出自己的谏议。可是,去年南洋生乱,朝廷决议出兵讨夷之时,怎不见他有奏疏呈进?如今整个国家机器都开动了起来,远征军已经攻占吕宋,正在休整,一俟南洋风候转向,就要进兵暹罗、安南,毕此功于一役。他却在这个时候上呈奏疏。何以如此,无非是因为当时朝野内外同仇敌忾,誓言为身死夷狄之手的藩王宗亲、海外侨胞报仇雪恨,陈信衡纵然心中另持一辞,也不得不考虑朝野内外的舆论压力。如今伙同佛朗机人屠戮大明海外侨胞的吕宋王国已俯首请降,国人的愤怒得以宣泄,他便按耐不住寂寞,跳出来大放厥词了。究其本心,即便不能说是别有用心,也算得上是讪君买直,这是那些清流官员们一贯的作法,朱厚熜早就见怪不惊了。

    对于这样空发议论、意在沽名钓誉的奏疏,注定要被扔进字纸篓里给“淹”了,朱厚熜当然兴趣缺缺,看也懒得细看,就扔给张居正他们御前办公厅的秘书们去处理。不过,陈信衡所奏之事涉及朝廷御夷大政,张居正他们不敢决断,仍又原样呈送了回来。

    此刻见到张居正如此惶恐的样子,朱厚熜认为一定是陈信衡在奏疏中把自己骂得太狠了,不免觉得好笑,便好整以暇地问道:“陈信衡的奏疏题目,朕看着十分眼熟。到底语出何典?”

    张居正躬身应道:“回皇上,此语出自《论语》《季氏》篇。圣人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朱厚熜不置可否地笑道:“‘既来之,则安之。’说得好啊!”然后,拿过那份奏疏,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

    陈信衡在奏疏中说,上古仁君制驭四夷,重在以德服人,修治礼乐仁德而使他们主动前来归附,是故圣人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我朝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制驭四夷,亦是重抚不重剿,从不轻易以兵威凌人。今次南洋夷乱,皆由那些参与江南叛乱、被贬谪发配到海外诸藩的藩王宗亲不遵彼国法度、扰官虐民所致。朝廷兴师动众远征南洋,已属非常之举,未必就能全然占理。纵然怒而兴兵,以维护天朝威严,亦应慎用兵戈、少造杀孽,使彼国君臣百姓知惧服威、诚心归顺天朝足矣。是故他认为,朝廷不该在吕宋王国服威请降、抄没彼国罪官家产赔偿大明百姓损失之后,还要责令彼国赔偿五十万两白银和十万石粮米作为军费开支;更不该强迫彼国每年岁贡输诚十万两白银。皇上既然秉承太祖高皇帝“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成祖文皇帝“华夷本一家,朕奉天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皆吾赤子,岂有彼此”之遗训,俯允北虏南倭封贡之请;那就更应该以如天之仁,豁免吕宋赔偿及岁贡钱粮,彰显天朝之雍容大度,使浩荡圣恩普惠南洋诸藩臣民……
>>>点击查看《我欲扬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