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我欲扬明 > 我欲扬明目录 > 第十一卷 射日 第七十六章 皇家教育(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欲扬明 第十一卷 射日 第七十六章 皇家教育(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来之后,鸣赞官又唱道:“展书官出列——”展书官出列,却不能象进讲官那样站着,而是要躬身跪至地平,膝行至御案前,替皇上展开四书讲章,以金尺镇纸压着。然后,进讲官来到讲案后面,却不能就座,要跪着面对皇上开讲。一次经筵,虽说只讲四书五经的某章某节,只有短短三五十字,但是,圣贤之书微言大义,又要旁征博引,举偏发微,进讲官通常要讲一个多时辰。在这一个多时辰里,进讲官至始至终腰杆都要挺得笔直,声音要洪亮清晰,自然要吃许多苦头。但是,但凡士子儒生无一不做帝师梦,能给皇上当一名讲官,可称得上是天底下所有文臣梦寐以求的荣耀。而且,这些讲官原本就学识出众,又得幸为帝师,日后必定官运亨通,廷推增补内阁辅臣,他们是当然的热门人选……

    凡事有利必有弊——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创设经筵制度,本意是为了让朝中那些饱学硕儒给皇上讲解经书,一是提高皇上的学问,二是传授儒家治国之道。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一种仪式,繁文缛节不必细说,举办经筵也极尽奢华铺排之能事,不但要修缮粉饰文华殿,还要遍赏群臣,一次大经筵花上十万几十万两银子都是稀松平常之事。对于皇帝来说,花钱多少都是小事,关键是那些繁文缛节实在讨厌,因此,英宗正统以降,历代皇帝对于出经筵都是能推即推。当今皇上嘉靖帝朱厚熜由外藩而入继大统,起初为了赢得朝臣们的好感,还坚持出了几年的经筵,及至他为亲生父母争封号,和朝臣们闹起了“礼仪之争”,干脆也就把经筵给停了。眼下和张居正说话的这位皇上,由于是个冒牌货,刚刚穿越回明朝之时,一来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二来知道了大概也不会想着要去恢复这个制度给自己找不自在。朝臣们也没有人敢重提旧事。

    因此,明朝前期和中期的皇帝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知礼仪,工诗文,擅书画。就连才智平庸的明宪宗成华皇帝,也画得一手好画,所制《一团和气图》首开中国绘画史上的正圆构图技法,也算是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做出过一点贡献。

    不过,除了太子在九岁幼冲之年便出阁讲学、接受正规严格的教育之外,明朝皇室对于普通皇子的教育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了。若是该皇子深得父皇宠爱,兴许还好一点,若是不幸失爱于父皇,就根本无人问津。加之皇子虽能晋封亲王,但一到成年便要离京到自己的属地“之国”,王府属官远离朝政中枢,多年升迁无望,也难安其位。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去管那个注定无法登基做皇帝、也就不能给自己带来升官机遇的王爷的教育问题?

    明朝皇族教育制度如此厚此薄彼,由此便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太子英年早逝,需要从皇子中另择人即位大宝,那个未曾受到正规严格教育的皇子能否承担起治国理政的重任?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经摆在嘉靖一朝君臣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

    注:内书堂——明朝宫中开办的宦官学校,始设于宣宗宣德年间,由司礼监总督(掌印)任校长,请翰林院的学士担任老师,收容宫中十岁以下的太监读书习字,所学知识包括《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四书》及《千家诗》、《神童诗》等启蒙教材。开明朝宦官专权擅政之先河的太监王振便出于内书堂。
>>>点击查看《我欲扬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