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诡三国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922章乡老祝愿,恩试开考(第3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诡三国 章节目录 第1922章乡老祝愿,恩试开考(第3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竹纸虽然说泛黄,纤维也粗,但是比起之前的竹简木牍来说,自然好写了很多,而且这也是变相的要求考生必须要有一个更完整的答案之后才能下笔,毕竟竹纸不像是竹简木牍,还能拿刀子刮,一个修改便是一团黑墨,黑墨一多,便是考官看都懒得看了。

    反复修改代表了思路不清,前后犹豫,这样的人即便是文章写得好,做事情也是没什么定性章法,自然不堪用……

    考题没有公布之前,便先要在自己的竹纸的边缘处,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等等,以作为辨别。

    等全部考生基本上做完了准备工作之后,荀攸才将封存的考题拿了出来,很简单,只有两题,但是也不简单,因为其中一题是『西京再赋』,第二题是『盐铁再论』!

    试题一出,青龙寺原本鸦雀无声的考场之中,便是响起了一声巨大的吸气声,似乎连空气都震动了两下。因为几乎是同时看到了题目,便不约而同的一起吸气导致汇通到了一起,形成了共振的效应。

    西京赋,盐铁论,都有先美在前,不少人也是熟悉得不得了,所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要推陈出新,要从旧有框架之中跳出来,找寻到新的思路和方向,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杜钰心中也是一凛。这前一题明显是考文采,间杂一些论时事,后一题则是考民政,间杂一些论律法,若是前一篇只懂得卖弄文采堆砌文字,最多也就是个中等,而后一篇若是根本不谈律法,只谈民政商贸之事,多半也不能得到佳评。

    早就听闻骠骑出的题都很坑,今次算是见识了。

    杜钰腹诽了两句,便开始皱眉沉思起来。这不光是写,还关系到第三场的『面复』,因为文字局限性,很多事情不可能详细表述,到时候面复的时候就会根据文章再进行细问,若是文章写得不错,结果讲具体事项的时候混乱不堪,次序全无,说不得就被认为是『旧作』,虽然不至于当成作弊来惩罚,但是也别想着得到什么好职位了。

    文章么,最关键便是破题和立意,否则一路走歪了,便是怎么都掰不回来了。杜钰看了看一旁的杜梓,显然杜梓还没有想清楚题目,小脸紧皱着就像是喝了一大口山西陈醋似的,杜钰也只能暗中给杜梓加油,然后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之中。

    荀攸一路慢慢巡看,其实刚拿到这两个题目的时候,荀攸也稍微研究了一下,其实这个题目大概是分成了三个层面的,能看到第一个层面并且能够写好的,大概就是中下左右,然后能看到第二个层面,并且写好的,最少都能捞个中上了,若是能看到第三个层面的……

    毕竟达到第三个层面,就要基本上要涉及论述政治环境了,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考虑到的范围了。

    考场之中,或低头沉思的,或抓耳挠腮的,或下笔如神的,反正林林总总,什么都有。

    杜远之子杜钰还算是不错,破题之后也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暗中默默的推敲起来,然后将腹稿写在了稿纸之上,写完了之后,检查一下是否整齐,对某些句子词语,或是结构进行了微调,又增减了一些文字,使文章整体思路更加顺畅,语言表达更为纯密。

    写完之后,最后再从头默读一遍,直到确定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才细细抄到了另外一张的竹纸之上。

    虽然说骠骑考试制度才进行了没几次,但是如何才是最佳的考试方式已经有人总结了出来,并且作为一种小圈子的交流,在官宦之家的学宫子弟之中流传。

    按照最佳的步骤走下来,杜钰不由的松了口气,微微侧头看向弟弟杜梓,依旧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杜梓毕竟年龄比他小了四岁,而且父亲杜远也没有指望杜梓能够一次就能考上,这一次来主要还是杜钰自己,而杜梓多半算是积攒经验而已。

    书写工具的变化,也使得华夏文字开始转变,从刀笔竹木,到笔墨纸砚,繁琐且复杂的篆体渐渐的被士族子弟所淘汰,虽然也看得懂,但是用的不多了,而简单易学比较适合毛笔在平面上书写的隶书,原本这种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下贱人的书写方式,如今在汉代却成为了基础的书写模式。

    时代一直在变化,或许之前认为美的,后来就变成了丑的,之前认为是下等的,后来就变成了流行的。考试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次的考试,对于杜钰来说还算是比较顺利,而在第二场『补遗』的时候,却爆发出了一些让人意料不及的事情来……
>>>点击查看《诡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