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南明大丈夫 > 南明大丈夫目录 > 章节目录 第727章 突袭蒲津上(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南明大丈夫 章节目录 第727章 突袭蒲津上(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两地之间,唯一便利的通道,就是位于南部的蒲津渡。

    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也便于陕西和山西的联系,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蒲津渡搭建了浮桥,到唐朝开元年间,李隆基为了进一步增强两地间的联系,令兵部对蒲津浮桥进行了翻修,以沉重的铁牛、铁柱深埋两岸,又以铁索作缆,上覆巨木,建起永久性的固定浮桥。

    这座浮桥在此后数百年间,数次遭受破坏,又数次被官府修复,如今依然健在。

    而清军和西魏出于对日后的考虑,都没有毁坏蒲津浮桥,使得浮桥依然连接两岸,而防止遭受对方的突袭,魏军和清军在蒲津渡两边,都各自驻扎着重兵。

    清军一边,主要是防守浮桥东面的蒲津关和蒲州府,魏军则防守东面的同州府,还有桥头堡。

    蒲津关位居潼关背后,被人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

    唐初,李渊父子能顺利引兵自太原而下杀入关中,也主要是由于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

    眼下,蒲津渡成为魏清两军必争之地,魏军掌握浮桥,则将清军堵在山西,并能威胁太原。清军掌握此地,退可保山西,进可入关中。

    有鉴于此,多尔衮派完满将喀喀木坐镇蒲州府,驻兵一万人,防备魏军夺取蒲州,并交代他务必要守住蒲津关,保证山西一地的安全,并为清军攻打关中做好准备。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点击查看《南明大丈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