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领主 > 大明领主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的实力如日中天(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领主 章节目录 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的实力如日中天(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郑成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丢掉了自己多少年建设起来宝岛的大半领土,而南明国的固执己见,同华夏军搞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僵硬,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丢掉了半个广西州,现在他们只拥有琼州岛,雷州半岛,广东一半,广西一半,云贵少数地方,四山州零碎的几块地盘,一帮名义上服从南明,其实他们可能调不动对方的军阀靠拢在南明国周围。

    诸多事情在说明,南明国岌岌可危,郑成功也是摇摇欲坠,华夏军如日中天,无敌于天下。

    张强对于此刻的形势很是满意,一边同二女颠龙倒凤,一边优哉游哉的巡视全部领地,日子过得相当舒心。

    而在南明国,朱聿健和诸多南明国官员却吵成一片,纷纷指责对方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朱聿健也受到众人的质疑,众人认为他的能力不足以领导南明国,要是以往,谁都不敢指责他们什么,毕竟他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宰相首辅。

    指责的人以李光地,李光熊为首的一般心向华夏军的官员们,自从李定国逆势逆袭成功,这种形式就从底层悄悄的发展,然后最终在朝堂上形成舆论压力,使得朱聿健和苏观生抬不起头来。

    如果一个人还好,可这种潮流愈演愈烈,已经得到大部分官员的认可,从而从底下到朝堂上光明正大的指责,面对这种情形,朱聿健表面上和和气气,软言软语,暗地里,回到后宫,却摔杯子,碟子,踢翻桌椅板凳,恨得咬牙切齿的,却拿那些人毫无办法。

    总不能都杀了吧,虽然大明还是南明,无论是曾经辉煌,还是如今的衰落,想要当官的人一大把,根本不缺这百十来个官员,可谁又能取代他们的作用?

    仓促上来一帮官员,他们只会听命,却不会打战,或者管理朝政,斗争,那么这些人就对南明国毫无用处。

    朱聿健和苏观生几次物色一些官员来顶替他们这些反对者,可这些官员一上来败多胜少,那是浸淫几十年的那些南明国或者原先大明国官员,亦或是原先的弘光朝廷,永历朝廷的明官们的对手,几下就被搞想下去了,想要提拔也扶不起来。

    这时候,朱聿健才发现不是苏观生太固执,是华夏军太厉害了,他们不仅从军事上取得胜利,在争夺民心上也取得了胜利。

    经过苏观生的秘密调查,那些反对他们的官员大都是心向往华夏军的强大,此时已经把家小都安置在华夏军地盘上了,或者家小已经在华夏军占领的地盘上了。

    这些人也许没有经过华夏军的策反,但华夏军蒸蒸日上,打败清军,打败泰西人,打败郑成功,打败永历何腾蛟,如今的何腾蛟正在四山山窝里面同土司头人们做斗争,带领不足八千的兵马痛苦的在四山一边抵御土司头人们的骚扰,一边同四山其他势力做斗争,兵马越来越少,地盘越来越小,眼看着快灭亡了。

    看到华夏军如此,很多人心思改变了,他们已经看到华夏军一统天下的气势,是坐在一艘注定要沉的船只上等待死亡,还是跳到一艘高大,豪华,必将驶向安全的彼岸的大船上苟且偷生,这是所有人没有选择的选择,动物的本能。

    所以大多数即便以前曾经跟着苏观生反对华夏军的南明国官员也信心动摇,暗地里默许一些南明国明令禁止的和华夏军一切有关的事情发生,而从来不作出反应和处罚。

    他们花的钱,不再是金银铜铁的这个时代的主流货币,而是无法仿制的流行天下的纸币,华夏元。

    铜钱在一些很少的领域,比如平民百姓哪里还有市场,而银两,几乎都被华夏元取代,华夏元代表着华夏军,拥有华夏元在南明国被认为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而且华夏元携带方便,没有火耗,不会被商家和官家剥削,一元就是一元,实打实的。

    很多从开头的同华夏军正常贸易时候流通起来的华夏元进入人们的生活,即便是朱聿健打赏官员,将士,宫廷用度都是用华夏元付账,正常贸易的时候,华夏军哪里过来的商人们一般都收华夏军的华夏元,货物出卖收的也是华夏元,没有华夏元,对不起我的货物不卖给你。

    通过这种手段,华夏元通过几年的功夫一点一点占领市场,挤得这时候流通的金银铜铁没有了市场。

    由于战争的关系,由于南明国的势力触角并不很长,因此在南明国的铜钱和银两的兑换比例一天三变,昨天还是一千铜钱为一贯,明天就是一千五百文铜钱为一贯,买东西如果去的迟了,你拿着一千铜钱根本买不到一贯的货物,一两银子从以前的六七百文变为如今的两千七百文一两银子,花的钱多了,却不一定买到货物,这让老百姓痛苦不堪。

    生活大受影响,很多南明国官员或者吏员收税肯定不会吃亏,你拿着六七百文去交一两银子的税,可能今天要是交了,就没有麻烦了,稍微迟点,明天就可能你发现钱不够交税了,今天借的钱,本来是一千文一贯,一两银子,利息一厘,明天还钱的时候,虽然表面上利息还是一厘,可你要还的是一千五百文钱的一厘,那就还的多了。

    这没有什么补上就是了,可问题是哪有人有那么多
>>>点击查看《大明领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