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复唐 > 复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三章贬谪(上)(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复唐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三章贬谪(上)(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朱温此时正在汴州节度使的衙署内堂看柳璨派人送来的信函。内堂十分奢华,到处都是奇珍异宝,都是在南征北战时在各地搜罗而来,比如兴唐府森林虎皮、昆山玉以及据说专诸刺杀吴王僚的鱼肠剑。自夫人张惠去世后,朱温便少了许多顾忌,行为更加骄纵。

    对于汴州,朱温有许多想法,他希望此处将成为龙兴之地。因此近几年他虽然四处征讨,但一直在派人扩建汴州城。现在的汴州罗城还是唐德宗时永平节度使兼汴州此时李勉修建的,后来又有所增设。他希望汴州有朝一日能超越洛阳。

    “汝等有何意见?”朱温把信函递给旁边在座的太府卿敬翔和检校司徒李振,他目光灼灼,双眉紧锁,胡须花白而整齐,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刀疤。这种面相使朱温看起来有些凶恶暴虐,是个心狠手辣的主。

    两人看完后,敬翔默不作声,李振看罢却欲言又止。李振一身紫色衣衫,胡须不长,看上去十分清瘦,脸上颧骨突出,鹰钩鼻,神情冷峻,仿佛寒冬腊月的天气,令人反感。

    朱温看着李振道:“有话但说无妨。”

    李振之所以没说话,是因为他在想思考这些长安旧臣到底对李唐衰落负有多少责任。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向来以清流标榜,不事实务。在这种混乱的年代,这种行为无异于尸位素餐。于国家而言,尤其是危如累卵的国家,官员无用即大过。

    “此曹衣冠浮薄,紊乱纲纪,名为国楨,实为国贼,每日以清谈为务,倨傲难制,不堪大用。且私下甚念长安,常怀怨望,蛊惑人心,梁王日后欲成大事,必欲除之而后快,不然终为此辈所累。”

    李振说完后,观察朱温的反应。朱温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只见他扭头看着敬翔,问道:“太府卿之意如何?朱某愿闻其详。”

    敬翔也是身着紫衣,朱温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年科举失败,在同乡的牵线下,得到朱温赏识,以至后来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昭宗皇帝,这是他科举失败时意料不到的。

    “要杀,但要师出有名,切勿贻人口实,不然恐难服众。如今梁王据有中原,洛阳在握,欲得长久,为子孙万世谋,须攻心为上。洛阳耳目众多,不宜动手,莫不如先贬出京师,再赶尽杀绝,永绝后患。”

    “好,就依二位。朱某早有此意,只是忙于征战,无暇他顾,今日得暇,不即刻剪除后患更待何时。”

    敬翔最擅长读书,写文章是一把好手,既然朱温主意已敲定,便没有任何顾虑,亲自为朱温撰写弹劾长安旧臣的奏章。

    内容如下:

    李唐肇基凡三百年,国朝纲纪未有弛废于今者。何者?盖国无桢干,衮衮诸公莫不以清谈谤议为能,以毁家拯溺为谬,而黎庶贱于蝼蚁,兵甲衰于朽梁。臣历事三朝,先帝视余伊霍之才,助翊昭宣之世。每念此,辄无任惶惕战越之至。然国有蠹贼,至王政陵夷,必欲讨除,以绝厄难。静海军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安南都护、河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独孤损、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尸位素餐,怨望腹诽,俾王化不彰,君道暗弱,难辞愆咎。近闻洛阳有妖星凌犯紫微,此天谴之劫,臣请陛下决然黜佞,代天惩戒,以儆效尤。兹事切关乾道民德,谨奉表以闻。

    敬翔写完后,交给朱温过目,朱温看罢又递给李振。李振看罢,把这封信封装进皂囊,交给柳璨派来的差吏,打发其回去复命。

    洛阳距离开封,可谓咫尺之遥,书信往来也相当迅捷。柳璨在第二天一大清早便收到朱温的奏章,他胡乱掩上书房的门,颤抖着双手,打开信函一看,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缝。

    “尔等即入丰都,休怪老夫不念同僚之情。”柳璨的笑意陡然消失,两眼射出茫茫杀气,仿佛一只即将复仇的野狼。

    柳璨的书案上,泡了一壶特意托人在扬州购买的好茶,然而他高兴得来不及喝就驱车赶往皇宫大内参朝。马车夫都能感觉到柳璨柳相公今日心情大佳,至于什么事,他们这些车夫自然不能随便过问。

    柳璨到达朝堂时,文武百官差不多均已到齐,包括长安旧臣,都在此列。柳璨首先出班奏事,手中拿着象牙笏板和一张弹劾状,道:“陛下,老臣有本上奏。适才臣得梁王奏章,梁王虽处汴州,然心系朝纲,此章乃弹奏朝官之状,请陛下过目。”

    有小太监走过来接过柳璨手中的奏章,从容不迫地登上台阶,恭敬地交给李柷。李柷瞅了一眼柳璨,信手打开状纸,只见上面写着《弹奏京师旧臣状》,再往下一看,赫然看到宰相独孤损、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的名字,这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李柷抓着状纸,回头看着坐在旁边的何太后,一脸茫然。何太后见儿子如此模样,便知道状纸上的内容非同小可,她瞅了一眼柳璨,伸手在儿子手中拿过弹劾状,看完后,神情骤然变得木然,仿佛被雷电击中一般。

    她比儿子更懂得这些官员对于大唐的意义以及这张状纸背后的惊涛骇浪,这些都是三朝老臣,见过大风大浪,是李唐盛衰的见证者。虽然
>>>点击查看《复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