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北宋大儒 > 北宋大儒目录 > 正文 第十七章 三儒学者(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北宋大儒 正文 第十七章 三儒学者(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鉴于自己的冒失,黄明晰也在努力弥补过错。正好天气转冷,“天上人间”一旦营业,以优质的服务,高雅的享受,专业的美容药物还不吸引大批的顾客?

    不过,这种服务行业没有地方势力扶持是不可能经营下去的,弘燕燕在莱州和青州选定的两个合伙人刘靖和王经世的代表即将到访桃花坞,这两人都是一州的地头蛇,土豪地主,刘靖还是私盐大贩,若是合作愉快,那么不但“天上人间”,便连桃花坞的生意也会大大拓展。

    合作是讲实力的,刘王两人可不是饭不饱肚衣不裹腹的山贼,也非登州目光短浅的小地主,三方会谈对现时的桃花坞无疑是个挑战。

    但是当黄明晰提出加入“三方会谈”,为坞努力的时候,却遭遇弘莺莺等人一致反对。

    她苦口婆心地说:“岛主切不可出面谈论商事,以免为儒林士子讥笑。”

    黄明晰不以为然地笑了,说:“腐儒之语岂足信哉!”

    “岛主该知道行商第一要事便是名声!一个好的名声于桃花坞有不可言喻的好处。”弘莺莺怒了,道:“你现时作为程学究的弟子,有程门子弟之正统,声势日威,是登州有名的才子,也是我桃花坞的一面生招牌,切莫要自毁墙角,枉奴家一片辛苦!”

    黄明晰对弘莺莺在这方面的坚持也有点愕然。兴建桃花坞以来,黄明晰因为自己一直做得是管理人员,并不插手销售和采购事务,更着重发展规划和人员培训,组织管理和财务监督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基层和中层雇员的识字认数的扫盲教育最受人称赞。程老夫子称“其行事虽偏,然其心甚正”而接受他的做法。

    “难道你信不过奴家的能力?”弘莺莺再加一把劲儿,“若在‘天上人间’项目,我们掌握了建筑图纸、人员培训、还有美容药物方面的优势,亦即掌握了主动权。

    若说势力,我们和神宵宫的关系,还有现时遍布齐鲁之地的桃花商行,都不容小觑。到时再让他们在保安寨参观参观,杀杀他们的煞气,事情便好办了。

    据燕妹透露,他们更多的是想在白糖和菜籽油上面捞点油水。我们资金人手不足,也欢迎他们加入我们的体系当中。”

    “很好的分析!”黄明晰讪讪地点了点头,说:“莺姐你随意吧。我乖乖地著书去。”商人在宋朝的地位比历代都高,但声誉上仍被视为贱业。

    士、农、工、商,作为儒生若是经商,想当然是误入歧途。虽然黄明晰在程老夫子门下受教时间不长,但程老夫子的厚爱却是人人皆知,而他的短篇故事、《加勒比海盗》、《白蛇传》等等早是流传四方,的确有一份不大不小的名气在。弘莺莺顾忌他清誉有损也是合情合理。

    可是,他也不会轻易低头,很快拿出了别致的解决之道,随着桃花坞的日渐繁荣,他的《格物学》终于要推出来了。

    “格物”一词出自《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据说是秦汉之际的荀子后学所作。宋时将这一篇单独抽出,独立成书,即是与《论语》、《孟子》、《中庸》并称的“四书”。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明德”、“亲民”、“止于善”为儒生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为此,则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修炼的系统。出凡超圣,始于格物致知。

    程颐说:“格犹穷也,物尤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格物并不是为了认识万物,而是通过认识万物穷究万物之理。程颐说的“物”,上至天地,下至草木,包含人心,都是需要“格”的。“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谈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在程颐的“格物穷理”之上,黄明晰在《格物学》提出“格物”的目的在于“致知”,即是获得、扩充、完备自己的知识。这一点与后世的朱熹论点相同。

    不过,朱熹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为尽也。······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如同禅宗说的“开悟”,使自己的心突然明亮起来。这种理论到明朝,由王阳明发展成为“心学”,越来越趋向虚无缥缈。

    黄明晰写道:“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可明心知性,并据之利万民矣。”他主张“格物致知”最终的结果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万民造福。”而不是单单是自我修身。

    程颐对于物如何格,理如何穷,没有作出清晰的解释。后世朱熹则主张格物有三方面:其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其二是“穷理”,即研究
>>>点击查看《北宋大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