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国粹 > 国粹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0章 第二十章江湖人(2)(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国粹 章节目录 第20章 第二十章江湖人(2)(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晚晴那会儿,还没有现在的纸筒、塑料筒之类的外包装,讲究的人家会用三寸粗的楠竹,打通里面的隔节,清理光滑,然后阴干后抹上桐油,一头保留竹子的隔节,另一头则是做了个严丝合缝的盖子,专门用来收藏和携带字画。

    说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在南方吗?其实不然,满清朝廷垮台后,原来在造办处干活的许多工匠都失去了铁饭碗,为了谋生,他们不得不用自己的手艺做出许许多多精美的器物,其中,流行于京津两地的鸟笼子、蛐蛐葫芦、蟋蟀罐等等就是这样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要是在过去,这可都是宫里和王府人家玩的,你平常百姓想闹一个?那可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逾制”,造办处可不给百姓做物事的。

    满清朝廷没了,许多没有进项的旗人就靠当卖家里的宝贝混日子,不讲究的人把字画就那么一卷,外面包快布,拿出去典当,可今天这小子是啥来头?

    皇甫淳把看到的事情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后,心中大致有数了,这太阳也不晒了,俏不几的从后院的楼梯上去了,然后到后院屋里换了一身夹层长衫穿上。

    说起这长衫来,在这里唠叨两句。这长衫并不是满族人传进来的服装,而是汉人在明朝就出现的,最早是道士穿的道袍,只不过到了清代,长衫的式样做了改变,把原来的交领改成了圆领,将原来的宽松肥大改得更合身一些。有人问了,这与满人的服装有啥区别啊?不是很流行在清代吗?嘿嘿,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长衫没有马蹄袖,满人的服装都有马蹄袖,马蹄袖最早是为了在骑马的时候挡风挡雪的,到了后来,成为下跪磕头时候的垫手,要不双手就直接按地上了。其次, 满人的服装是“四开叉”的,不管长短,都是。而长衫是两开叉,只有下摆的左右,为了方便走路开叉,而且,纽扣是开在侧面腋窝处。而满人服装是没有这个特点的,无论是皇帝的蟒袍还是官员的官服,都是中间开缝。

    有人说不对吧?看那些清宫剧的时候,可是没少看到那些王公贵族穿着在腋窝系扣子的衣服啊?难道说那些剧的服装师搞错了?没错,服装师是没错的。

    满人进关后,实际上是大量的吸纳汉人的服饰,在这之前,满人其实是没有自己特色的服装的,入关后,一些匠作变著花样的给满人做衣服,自然在不是那么重要的场所穿上了“新式”服装了,最主要的是,大襟衣服比对襟衣服保暖。

    这满人的制式服装也是皇太极在进关前,让那几个汉臣搞出来的,其中最奇葩的就是范文程,清朝开国时的各种规制绝大多数都出自他的手。史书记载,范文程是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的直系后人,其曾祖和祖父都是明朝大官,可以说家学渊源,他自己也是饱览群书见识颇多,要不,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编不出来。

    就说满清的那个顶戴官帽,那也是从范文程借鉴汉人的样式编弄出来的,细看那个样式,那不就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斗笠”吗?可就是这个斗笠,最后还成了满清朝廷的“朝冠”,至于那种打卷的则是平时戴的吉服帽,也就是常服帽。

    又有人问了,以范文程的经历,他不是北方人吗?怎么就能借鉴南方人的斗笠呢?还别说,范氏的祖籍还真是北方陕西的,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范仲淹都是出生在南方的苏州,最后也死在徐州,范氏这一脉其实是在南方繁衍的。

    所以,范文程对南方的东西是清楚的,更重要的一点,当时交通不方便,长期在北方的满人没见过那种南方农民常用的斗笠,范文程整出来后,皇太极自然觉得新奇,而且,斗笠本身就是大众百姓常用的,注重的是功用而不是威仪,这正符合当时务实的皇太极胃口,你看那帽檐可以挡阳光,可以挡风,多好啊。

    要是皇太极知道那帽子本是汉人农民的用品,不知道会不会砍了老范的脑袋。

    又有人说了,到现在还流行的旗袍难道不是满人遗留下来的吗?嘿嘿,还真不是,那也是汉人的杰作,只不过最先公开穿出来的人是旗人,由于太过紧身和新潮,一般汉人是不大敢穿的,偏偏一些旗人不在乎,尤其是那些想得宠的小妾,穿在身上能充分显示女性身段,用来讨好老爷,于是,这个称呼就叫出来了。

    旗袍真正流行是在民国十年后,社会风气开化了,在一些社会名流的带头下,这种服装才开始流行,直到现在,在许多场合里,还是有不少人爱穿旗袍。

    皇甫淳穿好长衫慢慢的向前面门脸的后门走去,此时,伙计正在柜台上看着那个年轻人打开画筒,慢慢的从里面抽出了一个卷轴,看上去肯定是字画。

    “这幅画你们收不收?我不多要,200块钱!”打开卷轴后,那年轻人说道。

    店伙计看着这幅画,张大了嘴巴,不敢轻易表态了。以他的眼光看上去,这幅画的价值绝对不会低于一千元,这年轻人才要200元,该不会来路不正吧?

    “你这幅画有些看不好啊!”皇甫淳适时的揭开布帘走了出来,“要不你换一家店看看如何?这条街的北边可还有好几家专做书画生意的,我这是南纸店。”

  
>>>点击查看《国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