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目录 > 章节目录 第51章 西北与东南孰重(6)(7)(8)(9)(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章节目录 第51章 西北与东南孰重(6)(7)(8)(9)(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6

    且说,江谦在九月间开始筹办公司,以常驻经理的身份主持日常事务。江导岷则与他的同学一起负责测绘工作,而后雇佣一些青壮汉子,令其开始拓荒护垦。

    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张謇开始呈请官府核定奏办拟建通海垦牧公司一事。经过前次的冲突,汪树堂不好再在表面上难为张謇,不只代表通州官府出面以示支持,还邀请漕运、盐场部门一同勘察。

    候补运判毛昌骏、吕四场大使黄媖应邀出面。

    暮春时节,汪、毛、黄等人,带着一大票官员,和张謇等人一起勘察了几处海滩,划分出草地、垦地的界限。

    这一次,汪树堂表现得很热心,其程序也让人挑不出错来,但大生纱厂的董事们,始终觉得汪树堂居心叵测。

    思来想去,张謇给远在江西的三哥张詧去了一封家书……

    7

    阅罢家书,张詧陷入沉默之中。

    吴长庆去世之后,吴幕即散。张詧旋后署理贵溪知县,几年后方才转正。对于张詧来说,眼下正是仕途坦荡,前途光明之时,若他回南通协助弟弟办实业,便只能放弃大好的时机。

    再说,江西巡抚李勉林会允准么?他对自己也有知遇之恩。

    一开始,张詧只是署理贵溪知县,但因李勉林对张詧极为赏识,便出面替他转了正。

    就在张詧犹豫之时,张謇已向刘坤一提及此事,希望他能帮忙将三哥调回来。刘坤一爽快地应了,奈何李勉林不肯放人,对着刘坤一诉苦,说东乡这边刁民甚众,张詧才德兼具,正是可用之才。

    刘坤一不好再多说什么,李勉林随后便让张詧调任东乡。

    张詧如实以告,张謇又给他去了信。

    看完家书,张詧眼角已挂满了泪。邵夫人见这情形,便让儿子张敬礼去书房读书,悄声问张詧:“四弟说写什么了?”

    “他说,让我把握分寸。若是东乡百姓向来不爱交粮,那么倒称得上是‘刁民’。可若是事出有因,还须察验情实,明辨是非。”

    此话在理,邵夫人也不住地颔首,道:“四弟说得对。所谓‘刁民抗粮’,要看是个什么情况。如若不分青红皂白,便是一顿训,一顿打,不能说是一个好官。”

    “对!”

    邵夫人见张詧神情严肃,因笑道:“既然四弟提醒得对,那你在哭什么?”

    “四弟说,年初,他给赵先生修建了一处赵亭,过些日子便要竣工了,希望我回去看看。想想也是,我很久没回家了。”

    “原来,夫君想家了……赵先生,是说的前海门训导赵彭渊先生么?”

    “嗯。他是我们张家的大恩人呐。我虽不曾受教于赵先生,但他教过四弟,还帮他解决了学籍的问题,我张詧同样铭感于心。”

    “是啊,没有赵先生,我们只怕还跟那家子无赖纠缠不清。”邵夫人感慨道,“多亏赵先生,惜才又仗义。”

    二十年前,张詧放弃读书,为了张家牺牲颇多,连带着邵氏也要承担重负,为此张詧一直心存内疚,但邵氏始终不曾出一怨语,张詧心底便更是歉疚。

    情不自禁地,张詧握住邵夫人的手,轻轻摩挲,道:“夫人,这些年,你跟着我,福是没享过几日,苦却是吃足了。我张詧何德何能,又何其有幸!”

    邵夫人微微一笑,反手捏住他手掌,道:“夫君孝悌忠义,这是多少女子求而不得的好男儿。嫁给你,我有什么不满足的?你,是不是想回通州?”

    见张詧点点头,邵夫人又宽慰道:“夫君想做的事,自有一番道理。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的。眼下,咱们要好好处理东乡这桩事,事情办好了,才好向巡抚大人辞行啊。”

    8

    收到张詧的家书,张謇忍不住为之抚掌称好。

    原来,张詧到任之后,在民间走访数日,终于摸清‘刁民抗粮’的始末。天灾人祸之下,百姓很难从自己的口中省下公粮,抗粮实属无奈之举。张詧最终选择代民负债,不再增加百姓负担。

    这件事关百姓生死的大善事,很快为张詧赢得了民心。李勉林将此事报至朝廷,光绪皇帝也对其称赏有加,传旨嘉奖。去岁八月中旬,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慈禧、光绪不得不西迁逃难。时局唯艰,仍有官员能如此爱民恤物,光绪自觉欣慰。

    张謇心中,也很是欣慰。三哥虽然自掏了腰包,但却有了好的官声,将来再引退从商,想来也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

    9

    放下书信后,张謇在面盆中净了手,便出了书房,往堂屋走去。

    对于他来说,今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尽管多年以来,他很少记起这一天来——除非是为了提醒自己“时不我待”。

    五月二十五日,正是张謇四十九岁的生辰。

    张謇不喜热闹,今日也并未请客,但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自有不少人前来问候或是攀附。如此一来,院子里还是摆上了十来桌酒宴。

    将至饭点,客人
>>>点击查看《春雨——大国绅商张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