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清穿之福晋要搞事儿 > 清穿之福晋要搞事儿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13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兵部尚书(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清穿之福晋要搞事儿 章节目录 第113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兵部尚书(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广渠门外,内务府大臣看完地皮后,在图纸上写写画画,一条条道路一排排房子规划,很有后世工业园的雏形。

    内务府大臣敲定了图纸后,造访了工部,在工部转悠了一群,成功趁着工部尚书和戴笠被调虎离山,忽悠走了工部大批工匠。

    “怎么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啊?”工部尚书大人回到工部,走着走着,停下了脚步。

    “大人,好像少人了。”工部尚书的小厮回忆了下一路走来,好似没有看到往日一些大人的身影,整个工部好似太过安静了,以往如此安静也不是没有,可自从开了匠人选才,工部从皇宫抱了一摞老祖宗的手记,工部人人危机,生怕混日子被清出工部,每日都积极加入钻研队伍,至此工部中能是不是传出意见相左,争吵之身,或者是激烈或者是兴奋的高谈阔论,可是他与大人一路走来,不仅没看到什么人,竟然往日尝尝会听到的声音也没有了,小厮躬身道:“奴才这就去问问。”

    “大人。”工部侍郎一脸懵逼的跟着顶头上司的小厮来到尚书大人跟前:“大人,内务府大人要建自行车工坊,工部的匠人和同僚们都被内务府大人给带走了。”

    “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工部尚书皱了皱眉头,疑惑的看着工部侍郎。

    “您走后没多久,内务府大人就来了,说是,说是已经经过了您的同意了。”工部侍郎脸上闪过一抹惊愕,此刻他也明白了,他工部集体被这位内务府大人给忽悠了,什么他们大人同意借调了,根本就没有的事儿,说不准大人还是这位内务府大人给支开的。

    工部侍郎顿时额头直冒冷汗,我去,他这是被内务府大人给坑了啊,尚书不在,他们连个工部都受不住,以后还能指望大人信重他们?

    “呸,本官啥时候同意了,这混蛋压根就跟本官说过借调的。可恶,竟然给我玩调虎离山,暗度陈仓。你们、你们也太、青竹,备马。”工部尚书气的吹胡子瞪眼,甩手喊着贴身小厮,转身向着工部外走去,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去要人,这些不争气的家伙,等回来再好好教育教育。

    “咦,那不是工部尚书吗?这不做他的轿子,快马扬鞭的去哪儿啊?”刑部尚书抬头正好看到一抹飞驰的声音,一眼就认出了是工部尚书,诧异的开口道。

    “这方向,好像是去东边的。”兵部尚书搭手一看,那马儿走的方向可不是正是东边,东边好像也没有啥工部的事儿啊。

    “这上半年京城热闹犹如春日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的,不会是又有热闹可看了吧。”刑部尚书随口接了一句,谁知瞬间引起了吏部尚书的注意。此次自行车制作产权的事儿,本该由吏部和刑部来做,只是两部之前便有不少的安排,实在是忙的分身乏术,于是最闲的,又爱老是挑出说什么祖制,说是什么不能更改先祖下的决策等等的礼部,被康熙给拉出来干活了,省的一天天的闲的没事一个劲他扯后腿。

    礼部无奈,只好先麻烦了翰林院的翰林,将大概的弄了出来,又给足了吏部和刑部面子,今儿个客气的将人请来指教一二,抓抓自己没有发现的漏洞。

    “还真说不准,快快,你小子不是和隔壁工部那谁挺熟的吗,快去打探下,这工部出啥事了,能让工部这只慢悠悠的老乌龟化身兔子,跑的飞快。”吏部尚书背着手幽幽的说道,前几日才看了户部的热闹,听说那内务府的老小子跑去户部哭丧,生生在铁公鸡户部尚书哪里咬下了一大口肉,心疼的户部尚书将人不给脸面的抬着扔了出去,据说当天心痛的连着午膳晚膳都吃不下了,可把其他五部尚书乐坏了,该,总算有人克克这个铁公鸡的户部了。

    “咦,工部有热闹了?小子,快去,回来也给我们说说。”兵部尚书本来是路过,听了一耳朵,顿时眼睛亮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凑上来。

    “要听自己遣人去打听。”吏部尚书扔了兵部尚书一个大白眼,这老家伙想啥美事呢。

    “好歹咱们也是同属于六部不是,别这样啦。”兵部尚书哥俩好的邀着吏部尚书的脖子,笑的露出了一口大白牙,惹得吏部尚书嫌弃的再次附送了两记大白眼,却没有再说赶人的话,由着兵部尚书凑着热闹跟着他们进了礼部大门。

    礼部一看到其他三部尚书来了,赶忙热情招待,可不要热情吗?如今六部,他们部可是最不受皇上待见,要不是因为老祖宗又吩咐,他礼部就要做六部的冷板凳了。

    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据说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明朝以前,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时期,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
>>>点击查看《清穿之福晋要搞事儿》最新章节